正确答案: 茯苓丸
D
题目:治疗痰伏中脘,流注经络证,最宜选用的方剂是
解析:茯苓丸,中医方剂名,别名治痰茯苓元。为祛痰剂,具有燥湿行气,软坚消痰之功效。主治痰流四肢之臂痛证。症见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等。临床常用于治疗肩周炎、颈椎病、慢性支气管炎、上肢血管性水肿等属于湿痰者。故此题应选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川芎横切面特征有
木栓层多列,皮层狭窄,其中散有根迹维管束,形成层波状,髓大
解析:川芎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其形成层明显。韧皮部宽广。形成层环波状或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纤维束。髓部较大。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类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淡黄棕色,靠近形成层的油室小,向外渐大;薄壁细胞中富含淀粉粒,有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晶体,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故此题应选D。
[单选题]驱虫谱最广的药物是
槟榔
解析:槟榔功用主治?杀虫,破积,下气,行气。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同时也是驱虫谱最广的药物。故此题应选C。
[单选题]既能祛风除湿通络,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豨莶草
解析:独活辛散苦燥温通,善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发表,主治风寒湿痹、风寒表证、表证夹湿及头风头痛等证。五加皮、桑寄生,均归肝、肾经,功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善治风湿痹痛兼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者。五加皮性温,补肝肾力较强,又治肝肾亏虚之小儿行迟;还能利水,治水肿、小便不利及脚气浮肿。桑寄生性平,长于养血而补肝益肾,又治血虚兼风湿者;还能固冲任安胎,治胎漏下血及胎动不安。木瓜性温归肝而能祛湿、舒筋活络,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味酸又归脾经,善益筋血、除湿而舒筋活络,痹痛拘挛属湿盛或兼血虚津伤者用之为宜,又能化湿和中、生津开胃,治脚气浮肿、吐泻转筋及消化不良。痛豨莶草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降血压。既能祛风除湿通络,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豨莶草。
[单选题]下列不需要检查水分的为
蜡丸
解析:丸剂质量要求及检查:大蜜丸、小蜜丸、浓缩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过15.0%;水蜜丸、浓缩水蜜丸不得过12.0%;水丸、糊丸和浓缩水丸不得过9.0%;微丸按其所属丸剂类型的规定判定。蜡丸不检查水分。故此题应选A。
[单选题]处方药名调剂中给生品的是
山药,白芍
[单选题]醋和盐炮制中药,能引药入
肝经、肾经
解析:本题主要炮制辅料的作用。醋制引药入肝,盐制引药入肾,酒制引药上行,蜜制入脾经。故答案为B。
[单选题]含挥发油类有效成分的药物不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高温加热
解析:挥发油具有挥发性,加热易使挥发油挥发,使有效成分含量减少,所以挥发油类有效成分的药物不宜高温加热处理。故正确答案为B。
[单选题]下列关于五味子的药理作用,错误的是
抗肝炎病毒
解析:五味子药理作用: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五味子仁乙醇提取物(“五仁醇”)→镇静、抗惊厥。(2)保肝。(3)抗溃疡。(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使呼吸波振幅增大,节律整齐,频率略增。五味子乙醇提取物→镇咳、祛痰作用。(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五味子→β受体阻滞作用→心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降低心肌耗氧量。五味子→提高心肌细胞内RNA、代谢酶活性,加强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改善心肌的营养、功能。五味子及其木脂素成分→增加冠脉流量。临床: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6)抗氧化、延缓衰老。(7)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五味子不同制剂、不同成分对免疫功能有不同影响:五味子粗多糖→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五味子油乳剂→促进细胞免疫。五仁醇→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免疫),抑制免疫排斥反应。2.其他药理作用:①五味子→抗病原微生物、抗过敏、兴奋子宫、抗癌等作用。②补虚→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保肝、抗溃疡)、心血管功能(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的调节作用,延缓衰老,调节免疫功能。③此外:改善呼吸系统机能(兴奋呼吸、镇咳祛痰)。故此题应选D。
[单选题]驱除注射剂安瓿空间的空气,可以采取
通入惰性气体
解析:注射剂灌装后应尽快熔封或严封,接触空气易变质的药物,在灌装过程中,应排除容器内空气,然后真空或填充二氧化碳或氮等气体,立即熔封或严封。故此题应选A。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027174.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