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红外线为可见的红光
D
题目:关于红外线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解析:红外线的生物学作用基础是热效应,适量的红外线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细胞增生,具有消炎和镇静作用;过强则可引起日射病和红外线白内障等。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男性磨床操作工,工龄12年,体检时发现X线胸片可见不规则小阴影,调离原接尘岗位1年后复查,小阴影密度减低,数量减少,考虑该患者为
粉尘沉着症
[单选题]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不包括下列的哪一项
减少心肌血供
[单选题]患者女性,40岁。发现高血压1年,血压经常维持在170/100mmHg。平时有乏力感,口渴,多尿。曾经有肢体瘫痪1次,经过补充钾盐好转。血钾3.5mmol/L。其诊断可能是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单选题]眼轴长度正常而晶状体曲折力过强是
假性近视
解析:1题:儿童从事读、写等视近工作时,通常通过调节晶状体屈光能力以实现看清字体的目的。若眼睛经常处于视近状态,容易造成睫状肌处于持续的高度紧张状态,使晶状体凸度增大,屈折力过强。这种近视屈光状态被称为"假性近视"。严格地讲,称"调节紧张性近视"更为准确。2题:一般而言,当人的角膜晶状体的屈折能力与眼轴的长度相适应时,处于正视状态。在遗传、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可造成眼轴的延长幅度超过晶状体的屈折力,形成"真性近视"。而严格地按光学成因划分这类近视属于"轴性近视"。3题:儿童眼发育基本与大脑发育并行。出生时视力、屈光未发育成熟,眼轴较短,因此,绝大多数婴幼儿为远视。随着年龄增加,眼轴长度逐渐增长,眼的屈光经历正视化发育过程,儿童正视比例在6~8岁时达到高峰。
[单选题]细胞受刺激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小称为
去极化
[单选题]染色体畸变有
互换
解析: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一般可通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相来检测。染色体畸变类型有:裂隙、断裂、断片、微小体、无着丝点环、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点染色体、倒位、易位(互换)、插入和重复、辐射。A.、B.C.D是对基因突变的描述。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02vz0z.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