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阑尾位置较深

C

题目:患者,男性,30岁。疑为急性阑尾炎,查体示腰大肌试验(+),提示

解析:患者左侧卧位,将右大腿向后过伸,腰大肌紧张,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深,炎症波及腰大肌。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者女,34岁。胃大部切除术后2天,下列护理措施中,可以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是
  • 术后早期离床活动

  • 解析:胃大部切除术后一般在术后的24~48小时内可在床上活动下肢,待血压稳定后可取半坐位,如无特殊情况,则3~5天后可坐起或下肢垂于床边片刻,早期活动有利于各部机能恢复,还可防止肠粘连,下肢静脉栓塞等,因此E是正确答案。其余选项均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常规护理,与题意不符,A、 B、C、D均不选。解题关键: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活动可以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

  • [单选题]正常情况下心室的除极方向
  • 由心内膜到心外膜

  • 解析:《诊断学》第六版P508,第二段,第一句话示:“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请注意:这段文字是由三句话组成,中间是用分号隔开的。也就是第一句话的“左向右方向除极”,指的是从室间隔中部的左侧开始除极,方向是指向室间隔的右侧,即电穴在室间隔左侧,故V5可以描记到一个向下的小q波;电源在室间隔右侧,故V1描记到一个向上的小r波。随之左右心室除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综合向量指向左下后,故V5主波向上,V1主波向下。总之,教材中的这种语法描述,易被认为是心室除极自左向右。在本教材P506,第二段,第二句中有“正常人心室的除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而复极则从心外膜开始……”所以,如果心室除极真的是“自左向右”,那么这就前后矛盾了!再所以,“自左向右”,在此仅指室间隔除极的方向。再再所以,答案应该是B。

  • [单选题]患者,女,66岁,高血压病史多年。曾多次发生短时间肢体麻木或眩晕,持续几分钟后恢复正常,发作时曾有跌倒现象。目前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
  • 指导患者配合,进行有效安全防护

  • 解析:高血压患者有跌到史,应指导患者配合治疗,进行有效安全防护,以防再次跌倒,导致脑出血、骨折等不良并发症。

  • [单选题]糖尿病患者,男性,57岁,采用胰岛素治疗,下午3时半突然出现多汗、心慌、无力,后神志不清,护士检测脉搏120次/分、化验尿糖(-),尿酮体(-),尿素氮轻度升高,该护士考虑患者最可能为
  • 低血糖昏迷

  • 解析:正常人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在禁食过夜后,<3.3mmol/L(50mg/dl)则提示低血糖。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诊断低血糖的标准应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这一范围应为2.5~3.3mmol/L(45~60mg/dl),而低于2.5mmol/L,并经重复测定证实,可明确有低 血糖存在。2.其他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并非每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均完全必要,可选择进行。(1)糖基化血红蛋白(GHB):其中HBAc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主要产物,可反映近两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HBAc正常值为4%~6%。在长期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HBAc值与低血糖的发生率呈负相关<6%,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加。因而以HBAc维持在6%~7%间较适合。研究表明在无察觉低血糖患者放松对血糖的控制,使HBAc维持在8.0%左右并保持3个月,可使受损的低血糖激素对抗调节作用部分逆转,并减少无察觉低血糖的发生率。(2)肝肾功能测定:肝肾功能不全可显著增加低血糖的发生机会对糖尿病患者须全面了解肝肾功能,选择合理治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对合并低血糖者亦有助于病因分析。(3)血酮体、乳酸和渗透压测定:有助于与DKA、HHC和乳酸性酸中毒鉴别。相关检查:乳酸氨生长激素胰岛素葡萄糖血红蛋白。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042727.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整形外科(正高) 环境卫生(正高) 急诊医学(副高) 烧伤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3)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1) 广东药学专业初级 住院医师规培(临床病理科) 住院医师规培(放射科) CT医师 乡镇执业助理医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