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方法是
正确答案 :B
舒张进针法
解析:进针方法:
1.单手进针法:只应用刺手将针刺入穴法的方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此法三指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体,巾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转。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应针之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2.双手进针法:刺手与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人穴位的方法。常用的双手进针法有以下4种:
(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人腧穴。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 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人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临床上也有采用插刺进针的,即单用右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端,使针尖露出2~3分,对准腧穴的位置,将针迅速刺入腧穴,然后押手配合将针捻转刺入一定深度。
(3)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
以上各种进针方法在临床上应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针刺深浅和手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便于进针和减轻病人的疼痛。
[单选题]根据"治风先治血"的理论,治疗风疹可以配用的腧穴是( )
正确答案 :C
膈俞
[单选题]针刺下列穴位,体现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是
正确答案 :E
足三里
解析:足三里,扶正祛邪
针灸的扶正祛邪(strengthening body's resistance and 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s)作用就是可扶助机体正气及祛除病邪。
[单选题]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作用,这种配伍关系是
正确答案 :B
相使
解析: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虽不相同,但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单选题]以下各项,不属于宣白承气汤药物组成的是
正确答案 :A
黄芩
[单选题]关于血尿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E
三杯试验第三杯呈血尿表示病变
[单选题]“谷疸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治用
正确答案 :D
茵陈蒿汤
解析: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单选题]患者突然出现小便闭塞不通,努责无效,小腹胀急而痛,烦躁口渴,但不欲饮水,大便黏腻不爽,舌红,苔黄厚腻,脉数。治疗应选取的主穴为
正确答案 :A
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
[单选题]在面部,眉梢凹陷处的穴位是
正确答案 :B
丝竹空
解析:丝竹空
定位 眉梢的凹陷处。
主治 ①癫痫;②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眼睑〓动等头目病证;③齿痛。
操作 平刺0.3~0.5寸。
[单选题]目胞浮肿属于
正确答案 :A
水肿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五苓散的适应证
正确答案 :E
动则心悸
解析: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0539rz.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