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人体出生后造血器官主要是
  • 正确答案 :E
  • 骨髓

  • 解析:人体出生后,正常情况下,骨髓是生成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细胞的唯一场所,同时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而其他的造血器官包括胸腺、脾、淋巴结等淋巴组织,成为终生制造淋巴细胞的场所。

  • [单选题]以下关于浅部真菌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D
  • 申克孢子丝菌是二相性真菌,在25~28℃呈酵母相,在37℃呈菌丝相

  • 解析:申克孢子丝菌是二相性真菌,在25~28℃呈菌丝相,在37℃呈酵母相。

  • [单选题]关于“佐剂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B
  • 所有免疫原必须使用佐剂

  • 解析:应用佐剂可提高抗体效价,是否使用佐剂根据免疫原性质决定。一般原则是可溶性免疫原需使用,颗粒性抗原不需使用。佐剂可提前免疫,也可与抗原同时免疫。

  • [单选题]B淋巴细胞主要的表面标志是
  • 正确答案 :D
  • mIg

  • 解析: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有mIg、CD19/15、CD21、CD35、CD32、CD40、CD80/86分子等。

  • [单选题]关于血液葡萄糖来源与去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 短期饥饿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 解析:因为葡萄糖的来路中,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只能无氧酵解或有氧氧化。葡萄糖去路大部分是氧化分解供能,合成脂肪,短期饥饿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 [单选题]不受标本溶血影响的是
  • 正确答案 :E
  • 白细胞计数

  • 解析:标本溶血会导致血清钾浓度增高,红细胞计数减低,对白细胞计数无影响,因此本题最佳答案是E。

  • [单选题]检测白喉棒状杆菌毒素所用的毒力试验包括
  • 正确答案 :E
  • 以上都正确

  • 解析:检出的白喉棒状杆菌,在实验室诊断报告之前,需要做体外法和体内法毒力试验,以确定是否产生毒素,体外法包括平板毒力试验、SPA协同凝集试验、对流电泳;体内法可以豚鼠做毒力中和试验。

  • [单选题]MPV变化的临床意义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时MPV减低

  • 解析: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可用于鉴别血小板减低的原因:MPV增高,见于外周血血小板破坏过多所致血小板减少;MPV减低,见于骨髓病变所致血小板减低。也可用于评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局部炎症时,骨髓造血未抑制,MPV正常;败血症时,骨髓造血受抑制,MPV减低;白血病缓解时MPV增高;骨髓造血衰竭时,MPV和血小板计数持续减低。因此选项C说法错误,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时MPV应增高。

  • [单选题]对新生霉素耐药的是
  • 正确答案 :A
  • 腐生葡萄球菌

  • 解析:腐生葡萄球菌对新生霉素耐药,其余对新生霉素敏感。

  • [单选题]能产生SPA的细菌是
  • 正确答案 :D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解析: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存在SPA蛋白质,利用该物质建立的协同凝集试验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检测。

  • [单选题]经皮肤感染人体的寄生虫为
  • 正确答案 :C
  • 钩虫

  • 解析:感染期钩蚴可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主动钻入人体。

  • [单选题]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是指
  • 正确答案 :D
  • 核的分叶状况

  • 解析: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是指: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比例为1:13,核左移是指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5%);核右移是指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 [单选题]C3肾炎因子是一种IgG类自身抗体,它可以与下述哪种蛋白结合
  • 正确答案 :B
  • C3bBb


  • [单选题]痢疾患者的大便性状为
  • 正确答案 :A
  • 脓血便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055zoj.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推荐科目: 骨外科(正高) 放射医学技术(正高) 骨外科学(副高) 推拿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副高) 公卫主治医师(代码:362) 中药师(代码:202)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针灸科) 执业药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