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右侧股静脉栓形成 髂外静脉栓形成 新血栓形成

CDE

题目:下腔静脉造影术后7天开始,患儿右下肢 (造影穿刺侧)增粗。右足背动脉搏动亦有所减弱,局部皮肤温度无变化,局部无波动感。与此同时,腹水增多,腹胀加剧,入院第36天(造影术后20天)行腹腔穿刺,腹水外观清亮,镜检未见细胞,蛋白定量为1.0g/L,培养阴性。上述体征提示该病人可能出现了哪些病情变化

解析:本问提示有两个方面:一是右下肢肿胀;二是腹水加重。此时,患儿是下腔静脉造影后7天出现右下肢(造影穿刺侧)增粗,局部皮温无变化。同时,腹水增多,腹水性质外观清亮,未见细胞,蛋白定量3g/dl,细菌培养阴性。根据这些特点,首先考虑下肢肿胀的问题。下肢肿胀是水肿还是血肿?如果是血肿,根据提示,局部无波动感,另外单纯右下肢血肿不能解释腹水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排除C项。关于右下肢局部水肿,是由于炎症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的炎性肿胀?还是由于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加上患儿的严重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水肿?提示中描述患儿右下肢局部皮肤温度无变化,不符合炎性肿胀。因为炎性肿胀有“红、肿、痛、热”表现。因此,也可以排除右下肢蜂窝组织炎。如上述所分析的,患儿右下肢局部肿胀很可能是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加上严重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患儿原有下腔静脉上段血栓形成,在引起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加上7天前局部静脉穿刺造成血管损伤,可以在局部诱发新的血栓形成。就其部位而言,我们必须看到该患儿除右下肢肿胀外,还有腹水的增加。血栓形成的部位有可能在右侧股静脉、右骼外静脉、下腔静脉,一处或多处并存,所以B、E、G项均为正确答案。至于心力衰竭引起的下肢水肿。应该是双下肢水肿后伴有肝脏肿大。如果是全心衰或左心衰可有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表现。提示中并没有以上症状描述。因此,第F项答案是错的,根据提示,患儿腹腔穿刺腹水检查的结果是,腹水清亮、无细胞成分、蛋白含量不高、培养阴性。这些不符合原发性腹膜炎引起的腹水表现。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儿,5岁。持续咳嗽2个月,干咳少痰,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或遇冷空气后咳嗽加重,较长时间用过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扩张剂诊断性治疗咳嗽明显缓解。体检:体温正常,咽无充血,呼吸音稍粗,无哮鸣音。X线胸片显示未见异常。外周血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0.63,淋巴细胞0.37。
  • 咳嗽变异型哮喘


  • [单选题]为了明确患儿是否患的是结核性脑膜炎,应选择下列哪项敏感、迅速且特异性高的方法
  • 脑脊液PCR方法检测结核菌


  • [单选题]为确诊,还应该进一步做的最主要的实验室检查为
  • 免疫球蛋白及自身抗体


  • [单选题]幼女淋病的临床特征是
  • 阴道有脓性分泌物


  • [单选题]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 皮质激素应避免使用

  • 解析:E。由免疫因素引起的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单选题]以下哪一诊断最可能
  • 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解析:B。本病见于小儿各年龄时期,多见于1~5岁小儿,男女发病数无差异,春季发病牧较高。急性型患儿于发病前1~3周常有急性病毒感染史,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和束臂实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

  • [单选题]心力衰竭和肝、肾疾病导致的水肿患儿
  • 无盐及少盐饮食


  • [单选题]7岁男孩,身高150 am,消瘦,睾丸小,染色体核型为48,XXXY
  •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0mmjwz.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心血管内科(正高) 肿瘤内科(正高) 中医全科学(正高) 中医儿科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副高) 理化检验技术(副高)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8)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8) 输血技术(师)(代码:214) 药学(中级)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