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我国在何时首次发现莱姆病
  • 正确答案 :D
  • 1985年

  • 解析:1985年我国在黑龙江省林区首次发现菜姆病。

  • [单选题]荚膜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
  • 正确答案 :B
  • 维持细菌的形态

  • 解析:荚膜是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较厚的黏液性物质,荚膜的形成与细菌所处的环境有关,具有抗原特异性,可对细菌进行鉴别和分型;荚膜具有抗细胞的吞噬作用,保护细菌免受或抑制体内溶菌酶、补体及其他杀菌物质的杀伤作用。与细菌的致病力密切相关;荚膜中贮留有大量水分,可保护细菌免受干燥,在不良环境中维持菌体的代谢。

  • [单选题]孕妇感染风疹病毒早期诊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
  • 正确答案 :A
  • 孕妇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

  • 解析:虽然免疫学诊断对风疹病毒感染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是其标本大多局限于血清。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孕妇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者可认为是近期感染。

  • [单选题]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
  • 正确答案 :B
  • 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

  • 解析:亚慢性毒性作用研究一般要求选拔两种实验动物,一种为啮齿类,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如大鼠和狗,以便全面了解受试物的毒性特征。由于亚慢性毒性试验期较长,所以被选择的动物体重(年龄)应较小,如小鼠应为15g左右,大鼠100g左右。

  • [单选题]我国结核病总的疫情特点是
  • 正确答案 :A
  • 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感染率、低递降率,农村疫情高于城市

  • 解析:我国结核病的疫情特点: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感染率、低递降率,农村疫情高于城市。

  • [单选题]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
  • 正确答案 :B
  • 血液传播

  • 解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3个,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霍乱一般通过食物、水、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微核菌在空气中传播。

  • [单选题]采用颗粒型细菌抗原进行的血清反应是
  • 正确答案 :D
  • 凝集试验

  • 解析:凝集试验是颗粒性抗原或表面覆盖抗原(或抗体)的颗粒状物质,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现象。

  • [单选题]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的单位符号是
  • 正确答案 :C
  • m

  • 解析: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名称是米,单位符号是m。

  • [单选题]我国现行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管网末梢水中游离氯余量不应低于
  • 正确答案 :A
  • 0.05mg/L


  • [单选题]液体冲击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
  • 正确答案 :D
  • 利用喷射气流将空气中微生物粒子采集于采样液体中

  • 解析:1.液体冲击式采样器是利用喷射气流的方式将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采集于小量的采样液体中,空气从采样器入口处进入,由于喷嘴孔径狭小,当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就冲击到下面的液体中而被捕获。 2.气旋式采样器利用气流在旋风机的圆柱或圆锥部分高速旋转时的惯性,使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分离出来。

  • [单选题]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是
  • 正确答案 :B
  • 3月24日

  • 解析: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4日规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单选题]免疫球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
  • 正确答案 :B
  • IgM

  • 解析:IgM是由5个单体借1个J链和若干个二硫键连接而成的五聚体,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Ig,又称为巨球蛋白。

  • [单选题]豚鼠角膜试验主要用来检测
  • 正确答案 :D
  •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

  • 解析: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可作豚鼠眼结膜试验。将被检菌接种于豚鼠结膜囊内,可引起典型角膜结膜炎症状,在角膜细胞内可见大量细菌。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0ogr84.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推荐科目: 胸心外科(正高) 肿瘤放射治疗(正高) 儿童保健(正高) 风湿病(正高) 疾病控制(副高) 放射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4)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急诊科) 住院医师规培(康复医学) 住院医师规培(骨科)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