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D
题目:女,28岁。因“夜班劳累”后低热伴干咳、胸痛、乏力、闭经2个月就诊。查体:T37.8℃,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胸片示双肺散在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密度不一的点片状阴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原发型肺结核胸片呈单独存在,故不选A,浸润性多发生在锁骨下段,多发生在一侧,故不选B。结核性干性胸膜炎肺无明显变化,故不选C,慢性纤维样空洞性肺结核呈一个或者多个厚壁空洞,故不选E,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双肺散在大小不等、密度不同和分布不均的点片状阴影,故选择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2002)对未经治疗的患者,以下检查项目,哪项结果正常时最有助于排除心力衰竭?
血浆心钠肽水平
解析:血浆利钠肽即BNP是近来研究较多的化学因子,它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只在血容量增加和压力负荷增加时反应性的从心室分泌,BNP水平的升高可反映左室舒张末压的升高,不论是收缩功能不全和舒张功能减低引起的心力衰竭均有此改变,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有很大的意义。同时BNP升高的水平与心力衰竭的NYHA分级存在正相关性,LVEF降低的患者,LVEF越低,BNP水平升高的越显著,对于心力衰竭的进展和近期及长期心性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BNP水平持续升高,心性事件发生率和心性死亡率升高,预后较差,经治疗后BNP降低的患者,预后可能会改善。研究证明,以BNP为80 pg/ml作为阳性标准诊断CHF,特异性和敏感性非常高;BNP < 80 pg/ml诊断心衰的阴性预测值为98%。因此BNP正常考虑排除心衰的可能性较大。
[单选题]早期梅毒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青霉素
解析: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潜伏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和先天梅毒(胎传性梅毒)等。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治疗药物首选青霉素。故选B。
[单选题]女性,23岁,心尖区可闻及收缩中晚期吹风样杂音及喀喇音,超声心动图可见二尖瓣前叶CD段呈吊床样波形,最可能的诊断是
二尖瓣脱垂
解析:心尖区或其内侧可闻及收缩中晚期非喷射样喀喇音,此音在第一心音后0.14秒以上出现,为腱索被忽然拉紧或瓣叶的脱垂忽然中止所致。M型超声可见收缩晚期二尖瓣叶关闭线(CD段)弓形后移超声2ram和全收缩期后移超声3ram。同时,收缩期一段瓣叶或前后瓣叶均呈吊床样改变。
[单选题]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起病1周必有的症状是
四肢弛缓性瘫痪
解析: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临床表现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男性多见。四季均有发病,夏、秋季节多见,起病呈急性或亚急性,少数起病较缓慢,主要表现如下运动障碍:1、肢体瘫痪 。2、射干肌瘫痪。3、颅神经麻痹。症状体征1、多数患者病前1-4周可追溯到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疫苗接种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出现肢体对称性驰缓性瘫痪,通常自双下肢开始,近端常较远端明显,多于数日至2周达到高峰。病情危重者在1-2日内迅速加重,出现四肢完全性瘫、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危及生命。如对称性瘫痪在数日内自下肢上升至上肢并累及脑神经,称为Landry上升性麻痹,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发生轴索变性可见肌萎缩。2、感觉主诉通常不如运动症状明显,但较常见,肢体感觉异常如烧灼、麻木、刺痛和不适感等,可先于瘫痪或同时出现,约30%的患者有肌肉痛。感觉缺失较少见,呈手套袜子形分布,振动觉和关节运动觉不受累。少数病例出现Kernig征、Lasegue征等神经根刺激征。 3、少数患者出现脑神经麻痹,可为首发症状,常见双侧面神经瘫,其次为球麻痹,数日内必然会出现肢体瘫痪。CSF蛋白细胞分离并不是一定在发病一周内必有的症状。
[单选题]有一位女教师,下肢静脉曲张,术中可见静脉腔有多个褐色物,堵塞管腔,该褐色物最可能的病变是
静脉石
解析:静脉石:长久的血栓未能软化又未能机化,可发生在静脉内有大量钙盐沉积的血栓称为静脉石。
[单选题]肾病综合征患儿开始应用泼尼松治疗,口服4周后尿蛋白转阴,改为隔日顿服,突发上呼吸道感染,尿蛋白(+++)。经抗炎治疗尿蛋白无好转,下一步治疗宜采用
泼尼松重新开始初始疗效剂量
解析:肾病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或在减量过程中复发者,原则上再次恢复到初始疗效剂量或上一个疗效剂量或改隔日疗法为每日疗法,或将激素减量的速度放慢,疗程延长。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15j1g.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