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以上均是
E
题目: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控制混杂的措施包括
解析:(答案:E)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控制混杂偏倚主要通过下列途径:①限制入选对象:即针对某一或某些可能的混杂因素,在设计时对研究对象的入选条件予以限制。例如在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时,考虑到年龄可能为混杂因素,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可只选某一年龄段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②配比:配比是指在为指示研究对象选择对照时,要求其在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上与指标研究对象相同或接近,从而消除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配比分为个体配比和成组配比(频数配比)。个体配比是为每一位研究对象根据要控制的混杂因素配上一个或多个对照。成组配比是为一组研究对象配上一个潜在混杂因素频率相似的对照组。③统计处理:混杂偏倚在资料分析阶段可以通过一定的统计方法予以控制。可以将研究资料按照混杂因素分层,若各层间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一致,可用 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得到将该混杂因素调整后的效应估计值。如果欲控制的混杂因素较多,常常受样本量的限制,分层分析不能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可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加以控制,如多元协方差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 121~123 题共用备选答案)
鼠疫
解析:《传染病防治法》第3条规定了甲、乙、丙三类传染病名单。甲类:鼠疫、霍乱容易记住,但乙类、丙类病种较多,不易记忆,尤其要注意的是,卫生部在20世纪90年代初已将丙类传染病中的肺结核和新生儿破伤风划为乙类。
[单选题]患者,男性,50岁,上腹部隐痛2年,近3个月出现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间歇性黑便,体重下降。查体:贫血貌,上腹部可触及一个4cm×3cm肿块,固定。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胃癌
解析:试题难度:中
[单选题]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是
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
解析:(答案:C)肉毒杆菌进入机体后释放肉毒毒素,毒素作用于外周神经肌肉的接头处,封闭了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的麻痹。题中其他部位均不是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因此,选项A、B、D及E均不是正确选择。
[单选题]铅抑制血红素合成酶后,体内的锌离子被络合于
原卟啉Ⅸ
[单选题]采样测定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或粉尘的浓度,反映个体接触水平宜采用
TWA
解析:试题难度:难
[单选题]男,65岁,近2年来右上肢抖动,动作迟缓面容呆板,行走起步困难,查体:右上下肢肌张力增高,齿轮样动作。该患者发病机制可能是
黑质区酪氨酸羧化酶减少
[单选题]发电机、变压器发出的声音为
发电机、变压器发出的声音为
电磁性噪声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1ke45r.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