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ⅠB期
B
题目:患者男,43岁,销售经理。主诉:"胸壁肿物3次手术后复发"。患者5年多前无意中发现胸壁肿物,约黄豆大小,不伴疼痛等不适,于局麻下行肿物切除,术后未行病理检查,亦未行进一步处理。3年前出现肿物复发,肿物生长缓慢,至2年前增至直径4cm大小,再次于局麻下行肿物切除,术后病理提示"纤维瘤",未予进一步处理。半年前肿物再次出现复发,肿物增长速度较前明显增快,且呈多发性,遂来院就诊,会诊既往病理提示"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G1"。既往糖尿病5年,口服降糖药控制良好,其余无特殊。吸烟30年,每天20支,3个月前自行戒烟。偶尔饮酒,无其他不良嗜好。
查体:胸壁可见不规则手术瘢痕,瘢痕周围可及3枚皮下肿物,较大者约5cm×4cm,较小者约1cm×1cm,边界不清楚,活动度尚可,无压痛。表面皮肤颜色发红,皮温略高。
辅助检查:胸壁磁共振:右侧胸壁可见多发皮下肿物,边界不清,较大者约53mm×46mm×43mm,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结合病史考虑肿瘤复发。肺CT:双肺纹理走行顺畅,肺内透亮度均匀,未见肺内结节或斑片影。
解析:1.肿瘤为多发、大小>5cm为T2,肿瘤位置表浅为T2a,没有淋巴结转移为N0、没有其他部位转移为M0,故患者的临床分期为G1T2aN0M0,ⅠB期。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目前已明确的家族性乳腺癌的遗传因素包括( )
BRCA1胚系突变
BRCA2胚系突变
解析:一部分患者罹患乳腺癌是由其父母通过特异的遗传基因(BRCA1/BRCA2基因)遗传下来的。这些基因所导致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会使其携带者乳癌发病危险度远高于一般人群。已有研究证明大约70-85%的BRCA1/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在其一生中将发展成乳癌患者。低于30岁妇女中超过25%的乳癌患者是由于一个遗传基因的突变引起的。
[单选题]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 )
出血夹有血块
[单选题]下列关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原则中错误的是
对于未行活检但临床怀疑淋巴结受侵的患者,须切除原发灶但无需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
解析:对于临床怀疑淋巴结受侵或者活检证实淋巴结受侵的患者,均建议切除原发灶的同时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以降低转移或复发的几率。
[单选题]胃黏液癌转移至卵巢称为( )
Krukenberg瘤
解析:krukenberg瘤(即库肯勃瘤)恶性程度高,是由于胃癌(由胃黏膜上皮和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特别是胃粘液癌细胞浸润至胃浆膜表面时,经过种植性转移这种扩散方式,种植于双侧卵巢形成的转移性粘液癌。
[单选题]未经治疗的恶性肿瘤骨转移中,骨转移灶F-FDG不摄取或摄取相对较低的肿瘤是
前列腺癌
解析:前列腺癌骨转移主要为成骨性转移,成骨性转移病灶摄取Tc-MDP较高,而摄取F-FDG相对较低或不摄取,故正确答案为A。
[多选题]下列关于抑癌基因描述正确的是( )
对于与某种肿瘤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该肿瘤的相应正常组织中该基因正常表达
对于与某种肿瘤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该肿瘤中这种抑癌基因应有功能失活或结构改变或表达缺陷
对于与某种肿瘤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将这种基因的野生型导入基因异常的肿瘤细胞内,可部分或全部改变其恶性表型
抑癌基因的促癌作用一般是在两个等位基因都丢失或失活后表现出来
解析:抑癌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
[单选题]若某肿瘤可检测到CD20,则该肿瘤可能是
B细胞肿瘤
解析:CD20是B细胞淋巴瘤的特异性抗原,约95%的B细胞淋巴瘤可表达CD20,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即为CD20单抗。
[单选题]患者女性,40岁,发现下睑结节一月余。体检发现下睑近内眦部位有一无痛性、珍珠样小结节,质地比较硬,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没有出血及破溃。取细胞学检查提示:基底细胞癌。完善相关检查提示肿瘤比较局限,没有累及眼球、眼眶,没有远处转移。正确的治疗原则是
考虑到美容的需要以及疗效,可首选放疗
解析:眼睑基底细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可首选放疗,治愈率达90%以上,还可保持眼睑功能,避免手术易毁容的缺点,因此正确的答案选择应当为B。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1kw9g.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