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血儿茶酚胺
C
题目:男,30岁。发作性头晕、头痛,伴面色苍白、心悸、冷汗9个月。每次持续20分钟左右,发作时BP180~220/110~140mmHg,平素血压正常,查体:BP120/80mmHg,体型偏瘦,心率90次/分,律齐,四肢末梢凉。对明确诊断最有帮助的是在发作时检测
解析:嗜铬细胞瘤为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主要分泌儿茶酚胺,高血压为本症的主要和特征性表现,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典型的阵发性发作常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可达200~300/130~180mmHg,伴剧烈头痛,全身大汗淋漓、心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与本例患者症状吻合,故检测儿茶酚胺最有意义。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最常见于
主动脉瓣狭窄
解析: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最常见于主动脉瓣狭窄。
[单选题]小儿初次结核菌感染至最早出现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所需的时间是
4~8周
解析:小儿受结核感染4~8周后,做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 。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致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积聚在真皮的血管周围,分泌THl类细胞因子IFN-丁,诱发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高,在注射局部形成硬结所致 。结素反应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 。
[单选题]胆碱酯酶复活剂不具备的药理作用是
恢复已经老化的胆碱酯酶活性
解析:胆碱酯酶复活剂等解毒药在体内能与磷酰化胆碱酯酶中的磷酰基结合,而将其中胆碱酯酶游离,恢复其水解乙酰胆碱的活性,但仅对形成不久的磷酰化胆碱酯酶有效,已"老化"的酶的活性难以恢复,所以用药越早越好。
[单选题]不是中和抗体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是
活化杀伤T细胞(CTL)释放淋巴因子
解析:抗体抗病毒机制主要是中和病毒和调理作用。①中和作用:循环抗体(IgG、IgM)能有效中和进入血液的病毒,但其作用受抗体所能到达的部位的限制。中和抗体在初次感染的恢复作用中起的作用不大,但在防止病毒的再感染中起重要作用。②促进病毒被吞噬:抗体可与病毒结合导致游离的病毒颗粒丛集、凝聚,从而易被巨噬细胞所吞噬,补体的参与可加强这种作用。③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免疫溶解作用:抗体不仅能直接与游离病毒抗原结合,还能与表达于受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结合,进而介导K细胞的杀伤作用,或通过激活补体导致细胞裂解。故答案选择E。
[单选题]患者在患病后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兴趣狭窄、依赖性增强,并过分关注自己的机体功能,这种心理反应属于
行为退化
解析:一个人重新使用原已放弃的行为或幼稚的行为来处理当前所碰到的困难,是一种退行性行为的表现。患病后常有退化行为,其表现有下列特征:①以自我为中心:把一切事物及与自己有关的人,都看作是为他的利益而存在的。在治疗进程中,如果患者逐渐能关心邻床的病友,或者让陪伴他的亲朋早点回家休息,或者对周围的其他事物表示关心,这表示患者的自我中心减轻,标志着病情有所恢复。②兴趣变得有限:仅对当时为他发生的事有兴趣,而对其他事情不太关心,即便是病前感兴趣的事物,现在也不感兴趣。③情绪的依赖性增强:情绪依赖性是指在情绪或情感上的过分依赖别人。患者在情绪上往往依赖于照顾他的人们,尤其是经常按医护人员的直接指示去做。此时患者情绪可能是矛盾的,他(她)可以向医护人员要求过分的关照;也会向医护人员发泄愤怒。④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机体功能:患者对自己身体功能有关的事情非常关心,如吃了什么,没吃什么,什么样的食物适合自己的病症,什么时间睡眠,什么活动对机体有利等等。
[单选题]男孩,12岁。肾病综合征初次治疗,口服泼尼松片2mg/(kg·d),2周后尿蛋白转阴,巩固治疗2周开始减量,改成隔日晨顿服2mg/kg,共4周,以后每4~6周减量0.5mg/kg,直至停药。此激素治疗方案为
中程疗法
解析:此病例的治疗方案为泼尼松中、长程疗法,总疗程达到6个月为中程疗法;达到9个月为长程疗法。
[单选题]肿瘤相关抗原通常不能诱导有效抗肿瘤免疫的原因是
多为自身抗原
解析:肿瘤相关抗原多为自身抗原,与正常蛋白差别性很小,故免疫原性弱,无法诱导机体产生足够强度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清除肿瘤细胞。
【避错】肿瘤相关抗原是指一些肿瘤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成分,它们在正常细胞上有微量表达,但在肿瘤细胞表达明显增高。此类抗原一般可被B细胞识别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1lv5jk.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