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眼底检查糖尿病眼底病变Ⅳ期
C
题目:男,68岁,2型糖尿病病史14年,血压升高7年,视力模糊3年,渐进性水肿1年,BP170/95mmHg,尿RBC(-),尿蛋白3.8g/d,血肌酐182μmol/L,B超显示双肾大小正常。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符合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功能的是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解析:特异性投射系统活动时,它们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在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中的神经元发生联系,然后在网状结构中多次交换神经元,失去特异性并上行到达丘脑后再向大脑皮层弥散性投射。不同的特异的感觉传入在脑干中都可发出侧支进入网状结构。因此,脑干网状结构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上行系统,它可投射到大脑皮层中各层细胞,主要的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而不产生某种特殊的感觉。因此这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特异性投射系统是不同的,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这一系统的作用可使动物保持醒觉,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这对机体的很多反射活动的实现是很重要的,例如在睡眠时骨骼肌的反射活动减弱,肌紧张减弱,有些肌肉几乎完全松弛,而在醒觉状态时则加强。因此脑干网状结构中的上行激动系统的活动是实现很多反射的基础。
[单选题]近年来临床输血中细菌污染反应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输血时未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要求操作
解析:输血时未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要求操作是最主要原因。
[单选题]患者,男,74岁,反复咳嗽,咳痰30年,近五年来长期夜间家庭氧疗,1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喘息,不能入睡,家属给予舒乐安定口服,并提高吸氧浓度、延长吸氧时间,但昨日起出现昏睡,其昏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二氧化碳蓄积
解析:本题考核COPD的氧疗。老年男性,反复咳嗽,咳痰30年考虑为COPD。COPD为通气障碍,吸氧应采用低浓度持续吸氧。患者提高吸氧浓度、延长吸氧时间导致二氧化碳蓄积,引起昏睡。故选E。
[单选题]某婴儿,第三胎第三产,足月正常分娩,生后12小时出现皮肤黄染。第一胎正常,第二胎生后2天因重度贫血、黄疸而死亡。本例患儿现疑似为Rh溶血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有意义
改良的Coombs试验
解析:Rh溶血病通过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阳性即可确诊;ABO溶血病时,因患儿红细胞上的抗体结合较少,故抗人球蛋白试验常为阴性或弱阳性,用改良法可提高阳性率,阳性具确诊价值。其他几项对确诊溶血病均无价值。
[单选题]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因肾小囊内新月体形成,阻塞囊腔,患者可迅速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少尿
解析:急进性肾炎表现为新月体形成,出现迅速发展的肾衰竭。
[单选题]急性阑尾炎早期腹痛多位于上腹部和脐周,是因为
内脏神经反射
解析: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入,其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所以当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表现为脐周痛,属内脏性疼痛。
[单选题]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引起的可逆性病变定义为
变性
解析:轻微的细胞损伤是可逆的,通常称为变性。
[单选题]下列有关酶的概念和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能显著地降低反应活化能
解析:本试题考核“酶的概念、结构、作用机制”等相关知识。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从结构组成上可分为“单纯蛋白质的酶”和“结合蛋白质的酶”两类,结合蛋白质的酶除蛋白质部分尚有非蛋白质——辅基或辅酶成分;酶催化底物反应具有绝对、相对和立体异构特异性(即专一性),视酶而定。酶能加速反应进行是因通过酶.作用物(底物)复合物形成,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缩短达到反应平衡点的时间,即加速一个化学反应。对照上述知识.A答案突出了“无机催化剂”显然是错误选择。体内代谢调节最终多是通过酶调节的,因此E(体内催化作用不受任何调控)也显然是错误的。较容易混淆的是B(催化活性都需要特异的辅酶)和C(对底物都有绝对专一性),但两个备选答案均有绝对化词“都”,还是容易引起考生注意而排除的。
[单选题]在进行临床疗效试验设计时,下列错误的是
让受试者了解自己的分组归属
解析:临床试验基本原则:对照原则,盲法的原则,随机的原则,足够的样本量。让受试者了解自己的分组归属违背了盲法的原则。故选B。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1lv9nv.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