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点眼药法多用于,除了:
  • 正确答案 :B
  • 消溢血

  • 解析:点眼药法是将药物直接点于眼部,多用以消红肿、去眵泪、止痛痒、除翳膜。适用于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 [单选题]痔疮肿痛出血,首选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D
  • 槐花

  • 解析:槐花清热凉血,善走大肠,故正确答案选D

  • [单选题]下列有关标准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E
  • 脱去手套后可以不洗手


  • [单选题]胁痛的病理特点是
  • 正确答案 :E
  • 肝失疏泄,络脉不和

  • 解析:(二)病机   基本病机——肝络失和。   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   病位——肝胆,与脾胃及肾相关。   病理因素——气滞、血瘀、湿热。   病性—虚实之分。   实证—肝郁气滞、肝失条达,瘀血停着、胁络不通,湿热蕴结、肝失疏泄;   虚证—阴血不足、肝络失养。   气血虚实相兼转化:   初病在气,肝郁气滞→日久转为血瘀,或气滞血瘀并见。实证日久,化热伤阴→肝肾阴虚→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 [单选题]关于咽喉肿痛的治疗,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正确答案 :C
  • 属实热者,主取少商、尺泽、合谷、曲池

  • 解析:本病病位在咽喉,咽通于胃,喉为肺系,肾经上循喉咙,结于廉泉,故本病与肺、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外感风热熏灼肺系,或肺胃二经郁热上壅,或肾阴亏耗,虚火上炎,均可导致咽喉肿痛的发生。基本病机是火热或虚火上灼咽喉。

  • [单选题]具有祛痰止咳功效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D
  • 芫花

  • 解析:芫花如肺、脾、肾三经,具有济痰,逐水,喘咳等功效,故正确答案选D

  •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鉴别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依据
  • 正确答案 :C
  • 鼻塞流涕与否

  • 解析:风寒束表证 证候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犯表证 证候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银翘散加减。

  • [单选题]患者,女,27岁,孕3个月,骑车不慎摔倒,阴道少量出血,腰腹坠痛,精神倦怠,脉滑无力,治疗最佳方剂是:
  • 正确答案 :E
  • 加味圣愈汤


  • [单选题]下列诸症除哪项外均属于斑的特征
  • 正确答案 :D
  • 压之褪色


  • [单选题]胃痛的病理特点是
  • 正确答案 :C
  • 胃气郁滞,失于和降

  • 解析:(二)病机 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位——胃,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病理因素——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病理变化比较复杂。1.胃痛日久不愈,脾胃受损,可由实证转为虚证。2.若因寒而痛者,寒邪伤阳,脾阳不足,可成脾胃虚寒证。3.若因热而痛,邪热伤阴,胃阴不足,则致阴虚胃痛。4.虚证胃痛又易受邪,如脾胃虚寒者易受寒邪。5.脾胃气虚又可饮食停滞,出现虚实夹杂证。

  • [单选题]内科医生王某,在春节探家的火车上遇到一位产妇临产,因车上无其他医务人员,王某遂协助产妇分娩。在分娩过程中,因牵拉过度,导致新生儿左上肢臂丛神经损伤。王某行为的性质为
  • 正确答案 :E
  • 虽造成不良后果,但不属医疗事故


  • [单选题]具有沉按实大弦长特征的脉象是
  • 正确答案 :B
  • 牢脉


  • [单选题]关于糖尿病并发症正确的叙述是
  • 正确答案 :D
  • 心血管病变为糖尿病患者最严重而突出的问题,占该病死亡原因的70%


  • [单选题]"大实有羸状"所描述的病证最准确的是
  • 正确答案 :E
  • 真实假虚证


  • [单选题]关节脱位最为常用的整复手法是( )
  • 正确答案 :D
  • 拔伸牵引


  • [单选题]肾阳虚水肿的主方是:
  • 正确答案 :C
  • 真武汤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1vr3yk.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消化内科(正高) 职业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4) 妇产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0) 中医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5) 口腔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5) 外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0) 放射医学技术(士)(代码:104)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 医学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公卫助理医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