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D
题目:认知学习是指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型是
单纯型、喘息型
解析:目前国内根据1979年全国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制定的标准分型为单纯型和喘息型,按病情进展分期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单选题]患者,男性,59岁。因心前区疼痛5小时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入院。经治疗病情稳定,1个月后出院。出院后1个月又出现心绞痛,这类患者容易发生
再梗死
解析:梗死后心绞痛是指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消失24小时以后,30天内又重新出现心绞痛。据统计,有梗死后心绞痛者再发心肌梗死率比无梗死后心绞痛高10倍之多。
[单选题]以下人类行为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普遍性
解析:人类行为的主要特征是目的性(即计划性)、可塑性、差异性。
[单选题]某小儿听见声音时头可以转向声源,可以发“啊”“咿”“呜”等元音,但是该小儿靠着坐时腰尚不可伸直,小儿可能的月龄是
4个月
解析:婴儿1~2个月开始发喉音,3~4个月发“啊”、“咿”、“呜”等元音,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定向反应),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5个月小儿靠着坐时腰可伸直。所以小儿应小于5个月。选择B最合适。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语言的发育(表达语言阶段)”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目标人群某一疾病对自身易感性的认识属于
倾向因素
解析:1.倾向因素指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种行为的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2.健康相关行为因素指干预前后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程度及各种变化在人群中的分布。
3.促成因素指使行为动机和意愿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或形成某行为所必需的技能、资源和社会条件,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医疗费用、个人保健技术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等。
4.强化因素指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的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等。
[单选题]急性阑尾炎典型的症状为
转移性右下腹痛
解析:根据临床经验,急性阑尾炎典型的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少数病例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伴有轻度胃肠功能紊乱,故选项A、B、C不对,选项D右下腹固定性压痛为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体征,但只有在阑尾周围形成脓肿后才能触及固定性压痛包块,故D不对。因此答案选E。
[单选题]低血钾常发生于
钾离子摄入减少
解析:造成低钾血症的原因有入量不足、排出过多、体内转移以及碱中毒等,上述5选项中B、C、D、E均可导致高钾血症。
[单选题]信息被译成能理解的一系列符号的过程属于沟通步骤中
编码
解析:沟通的过程包括以下5个步骤:信息源、编码、传递信息、解码和反馈。信息源是指发出信息的人;编码是发送者将这些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传递信息是通过某种通道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解码是接受者将通道中加载的信息翻译成他能够理解的形式,解码的过程包括:接收、译码和理解三个环节;反馈是接受者将其理解的信息再返送回发送者,反馈过程是知识信息沟通的逆过程,包括了信息沟通过程的几个环节。
[单选题]护理目标管理第二阶段是
目标实施阶段
解析:护理目标管理的步骤是目标制定阶段、目标实施阶段、目标成果评定阶段。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299m0v.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