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胸段脊髓
C
题目:男,38岁。外伤后双下肢瘫痪,双上肢肌张力和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2级,双侧膝、踝反射亢进。其受损的部位是
解析:脊髓颈膨大以上病变引起中枢性四肢瘫痪;颈膨大病变引起上肢周围性瘫痪和下肢中枢性瘫痪;胸段脊髓病变引起双下肢中枢性瘫痪;腰膨大病变可引起双下肢周围性瘫痪。脊髓半侧损害时产生病变侧肢体的中枢性瘫痪及深感觉障碍以及对侧肢体的痛温觉障碍。中枢性瘫痪主要特点为:瘫痪肌肉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出现病理反射,瘫痪肌肉不萎缩,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正常,无失神经电位。周围性瘫痪特点为瘫痪肌肉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有萎缩,无病理反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失神经支配电位。此患者表现符合胸段脊髓病变。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男,18岁。急起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病前有腹泻病史。查体:四肢肌力3级。最可能诊断是
吉兰-巴雷综合征
解析: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症状,首先考虑为吉兰-巴雷综合征。多数患者起病前1~4周可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肌无力,多于数日至2周发展至高峰,常见类型为上升性麻痹,首先出现对称性两腿无力,典型者在数小时或短短数天后无力从下肢上升至躯干、上肢或累及脑神经。下肢较上肢更易受累,肢体星弛缓性瘫痪,腱反射降低或消失,通常在发病早期数天内患者即出现腱反射消失,部分患者轻度肌萎缩,长期卧床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单选题]目前胰腺癌患者预后较差的最主要原因是
早期症状不明显,出现和确诊晚
解析:胰腺癌初期无特异症状体征,临床表现取决于癌瘤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累及的情况,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是胰腺癌预后较差的最主要原因。改进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故正确答案为E。
[单选题]关于臀位,正确的是
胎儿脐部娩出后,胎头娩出时长不能超过8分钟
解析:臀位可分为三类:(1)单臀位,胎儿两侧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仅以臀部为先露,最多见;(2)混合臀位,胎儿双髋关节及双膝关节均屈曲,如单膝坐位,以臀和双足为先露,较少见;(3)足位,胎儿呈站立或跪式,以单足或双足、单膝或双膝、一足一膝先露,较少见。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胎心音在脐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妊娠28周以前,胎儿较小,胎位不固定,多数能自然转为头先露,故不必急于纠正。妊娠30~34周仍为臀位者,应予以纠正。脐部娩出至胎头娩出一般控制在2~3分钟,最长不超过8分钟,以免新生儿窒息或死亡。
[单选题]测得初孕妇坐骨结节间径7cm,出口后矢状径7cm,现妊娠39周,估计胎儿约3200g,宫缩正常,宫口开大2.5cm。正确的分娩方式应是
剖宫产术
解析:本题坐骨结节间径为7cm,即骨盆出口横径为7cm,应当诊断为骨盆出口狭窄。骨盆出口是由两个不在同一平面的三角形形成,当出口横径过小,可测量后矢状径,两者之和若大于15cm,对于中等大小的胎儿可以利用后三角娩出胎儿,如本题所示出口横径与后矢状径之和为14cm,完全属于出口狭窄,对于骨盆出口狭窄的孕妇而言不存在试产及阴道分娩之可能。因此只有选择剖宫产术,考试中有69%的考生正确理解这一原则,作出了正确答案,其他考生的选择在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对产妇及其新生儿造成极大的伤害。
[单选题]胸腔积液量约400ml
X线示肋膈角变钝
解析:胸腔积液量300~500ml时仅见肋膈角变钝或消失,如果胸腔积液量继续增多,则显示上缘呈向外侧升高的反抛物线阴影,选A。
[单选题]胺碘酮的药理作用是
明显延长心肌不应期
解析:胺碘酮对心脏多种离子通道均有抑制作用,降低窦房结、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和传导性,明显延长APD和ERP,延长Q-T间期和QRS波。此外,胺碘酮尚有非竞争性拮抗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和扩张血管平滑肌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29oznk.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