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左、右心衰的共同X线表现是
  • 正确答案 :D
  • 胸腔积液

  • 解析:胸腔积液在左、右心衰时均可见。

  • [单选题]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 正确答案 :A
  • 腺癌

  • 解析: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原发性肺癌的40%~45%。鳞状细胞癌曾经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已下降为第二位,约占肺癌的30%。

  • [单选题]下列有关结节性多动脉炎病变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
  • 小动脉内膜和中膜以至全层纤维素样坏死

  • 解析: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类原因不明的,主要侵犯中、小肌动脉的一种坏死性血管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肾、心、肝、胃肠道。受累的肌动脉呈节段性结节,动脉壁全层炎细胞浸润,动脉中膜纤维素样坏死,继而肉芽组织形成,致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

  • [单选题]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是
  • 正确答案 :A
  • 病原体、人体和他们所处的环境

  •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理解题。考核学生对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①选答"B","病人、污染物和外界环境"不是构成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因为人体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才叫传染。应复习传染的概念;②选答"D","微生物媒介与宿主"是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条件,并不是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③选答"E","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是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并不是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要点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是变化的条件,人体是变化的根据,病原体要通过人体起作用,至于环境因素,不仅可以改变病原生物的生存条件,而且可以引起它们遗传性质的改变,使之丧失或获得新的对人体的致病能力,因此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是病原体、人体和他们所处的环境。

  • [单选题]以下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是
  • 正确答案 :A
  • 毛囊角化病


  • [单选题]下列为恶性肿瘤的是
  • 正确答案 :E
  • 髓母细胞瘤

  • 解析:在肿瘤分类和命名原则中,不同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称为瘤,但也有例外,如淋巴瘤、内胚窦瘤 、精原细胞瘤为恶性肿瘤。某些称为母细胞瘤的肿瘤中也有良恶性之分,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而软骨母细胞瘤为良性肿瘤。

  • [单选题]1999年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规定高血压3级是(mmHg)
  • 正确答案 :E
  • 收缩压≥180ma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 [单选题]关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B
  • 各种损伤和刺激引起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


  • [单选题]常规放射治疗中,全脑干的耐受剂量为(  )。
  • 正确答案 :A
  • 50Gy


  • [单选题]哪个机构负责全国处方的开具、调剂、保管等相关工作
  • 正确答案 :B
  •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


  • [单选题]腹内实质性脏器病变宜先采用何种检查
  • 正确答案 :D
  • B超

  • 解析:B超为腹内实质性脏器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简单、经济、快捷。

  • [单选题]关于心房扑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为
  • 正确答案 :E
  • 最有效终止心房扑动的方法为静注维拉帕米


  • [单选题]阴道低分化鳞癌Ⅲ期,治疗原则为
  • 正确答案 :B
  • 以放射治疗为主,辅以化疗

  • 解析:晚期鳞癌,放疗敏感。

  • [单选题]食管测压,当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降底至下列何种程度以下易导致胃食管反流
  • 正确答案 :D
  • 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6mmHg


  • [单选题]男性,58岁,反复咳嗽、咳痰15年3年。体检: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减弱,肺底部有湿啰音,剑突下心尖搏动明显,该处可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该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 正确答案 :C
  • 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 解析:反复咳嗽、咳痰15年可诊为慢支,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减弱,肺底部有湿啰音,剑突下心尖搏动明显,该处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时,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为肺气肿,肺心病体征,故选C。

  • [单选题]以下描述不符合鲍温病的是
  • 正确答案 :E
  • 细胞有角化,可形成角化珠,并见细胞间桥分化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2v17kz.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职业病学(副高) 疼痛学(副高) 康复医学(副高) 心血管内科学(副高) 整形外科学(副高) 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肿瘤内科学(副高) 病理学(副高) 口腔颌面外科学(副高) 口腔正畸学(副高)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