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
  • 正确答案 :D
  • 《敖氏伤寒金镜录》


  •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传化之腑的是
  • 正确答案 :E
  • 解析:《素问·五脏别论》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五个腑以其"泻而不藏",归为传化之腑。

  • [单选题]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治宜
  • 正确答案 :C
  • 栝蒌薤白白酒汤


  • [单选题]患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喘咳,舌苔薄白,脉浮紧。其证候是
  • 正确答案 :C
  • 寒淫

  • 解析:寒淫证 临床表现: 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脉浮紧。或见咳嗽、哮喘、咯稀白痰;或为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或为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等。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光)白甚或青,舌苔白,脉弦紧或脉伏。 临床表现: 寒邪常与风、湿、燥、痰、饮等邪共存,而表现为风寒证、寒湿证、凉燥证、寒痰证、寒饮证等。 寒邪侵袭,常可形成寒凝气滞证、寒凝血瘀证,耗伤阳气则可演变成虚寒证,甚至导致亡阳。

  • [单选题]清气化痰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 正确答案 :C
  • 白果、胆南星

  • 解析:清气化痰丸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痰热蕴肺,浊气上逆所致。治当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方中胆南星味苦性凉,清热化痰,善治痰热;痰热蕴肺,以黄芩苦寒清泻肺热燥湿,共为君药。瓜蒌仁清热化痰,助胆南星、黄芩清热涤痰;气顺则痰消,以枳实理气宽胸,下气消痰;肺气上逆,以杏仁肃降肺气,化痰止咳,共为臣药。半夏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杜绝痰生之源;陈皮和胃宽胸理气,燥湿化痰;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以使脾能运化水湿,共为佐药。诸药配伍,以使肺热得清,痰热得化,气机得畅,然则诸证悉平。

  • [单选题]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最宜与补骨脂配伍冉药物是
  • 正确答案 :B
  • 肉豆蔻


  • [单选题]治疗咳嗽,咯吐痰涎,色白清稀,应首选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 归肺经

  • 解析:防己黄芪汤证 原文: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方: 病因病机:本病由于病人素体虚弱肌表疏松,卫阳不固,又外感风湿之邪,出现太阳中风表虚之象,脉浮汗出恶风;风性疏泄,风易行而湿黏滞,汗出湿不解,经络不和而身重。 证候:一是太阳中风表虚,见汗出恶风、脉浮;二是湿性重着而身体沉重。 辨证:风湿在表,气虚不固。 治则:健脾益气,祛风除湿。 方药:防己黄芪汤。

  • [单选题]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轻浅者,其治法是
  • 正确答案 :E
  • 扬之


  • [单选题]四神丸的功用是
  • 正确答案 :B
  • 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 解析:四神丸(《内科摘要》)   【组成药物】肉豆蔻 补骨脂 五味子 吴茱萸(生姜 大枣)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证候】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 [单选题]按腧穴诊病,膻中诊断的是
  • 正确答案 :B

  • [单选题]从组成药物来看,小建中汤即桂枝汤
  • 正确答案 :C
  • 倍芍药加饴糖

  • 解析: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重加饴糖而成,以饴糖为君,意在温中补脾,缓急止痛。

  • [单选题]“君药分量最多”的正确理解是
  • 正确答案 :D
  • 方中君药比臣佐使药的用量相应较大

  • 解析: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是不可缺少的药物。

  • [单选题]治疗肾阳不足、肠燥津枯便秘,应选用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肉苁蓉

  • 解析:肉苁蓉可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治疗肾阳不足、肠燥津枯便秘,故应选C。

  • [单选题]违反法律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依据
  • 正确答案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解析:卫生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卫生法的行为,侵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 [单选题]麦粒肿证属脾胃湿热者,宜配伍的腧穴是( )
  • 正确答案 :B
  • 内庭、阴陵泉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2y1600.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神经内科(正高) 中医耳鼻咽喉科(正高) 变态反应(正高) 耳鼻咽喉科学(副高) 放射卫生(副高)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8) 计划生育主治医师(代码:360) 临床医师定期考核 临床专业知识 外科主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