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下列错误论述眼膏剂的是
正确答案 :E
不溶性药材应用适宜的方法制成细粉
解析:眼膏剂质量要求:1)应均匀、细腻、易于涂布,无刺激性;2)无微生物污染,成品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用于眼部手术或创伤的眼膏剂不得加入抑菌剂或抗氧剂;3)眼膏剂所用原料药要求纯度高,且不得染菌。答案选E
[单选题]渗漉法和浸渍法常用的溶媒为
正确答案 :D
不同浓度乙醇
解析:答案:D水为渗漉法和浸渍法常用的溶媒
[单选题]哪些药材可防止冬虫夏草生虫
正确答案 :B
藏红花
[单选题]属于"逆治"法的是
正确答案 :B
寒者热之
解析: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寒者热之 是指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方药来治疗。即以热药治寒证。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方药,里寒证用辛热温里方药治疗等。答案选B
[单选题]既能化痰,又能降肺胃气逆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E
旋覆花
解析:答案:E。旋覆花既能化痰,又能降肺胃气逆。
[单选题]药品不良反应实行
正确答案 :A
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解析:答案:A。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单选题]煎药器具不宜采用
正确答案 :C
铁质容器
解析:答案:C解析:铁质容器虽传热快,但会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与黄酮类成分生成难溶性络合物,与酚羟基化合物产生深紫色、黑绿色或黑色沉淀,影响药液质量。
[单选题]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的药材是
正确答案 :A
通草
解析:通草为五加科植物,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苏木为苏木科植物;沉香为瑞香科植物。故本题选A。
[单选题]呈研棒状,表面红棕色或黯棕色,有颗粒状突起的药材是
正确答案 :B
丁香
解析:答案:B丁香
略呈研棒状,花冠圆球形
花瓣4,复瓦状抱合,棕褐色至褐黄色
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
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
质坚实,富油性
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单选题]决定发病的关键因素是
正确答案 :A
正气
解析:发病的机制,在于正气与邪气的相互作用。正气是决定发病的主导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单选题]川黄柏药材来源于
正确答案 :A
芸香科
解析:川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故本题选A。
[单选题]易发生寒病的季节是
正确答案 :D
冬
解析:一年之中,季节变更带来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人体在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必定做出相应的反应。在病理状态下,治疗用药必须结合不同气候变化的特点。如炎夏季节,人体毛窍开放而易于汗出,即使感受风寒邪气而致病,辛温发散药物也不宜过用,以免汗多而伤津耗气。冬季易发生寒病,应选用温里剂。答案选D
[单选题]在梅雨、炎热季节,银耳常需用
正确答案 :E
低温养护法
解析:在梅雨、炎热季节,银耳常需用低温养护法。故答案选E。
[单选题]中药鉴定取样时,取样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量的倍数是
正确答案 :B
3倍
解析:答案:B。取样
1.抽取样品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
2.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原则:
①药材总包件数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②5~99件,随机抽5件取样;
③100~1000件,按5%比例取样;
④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比例取样;
⑤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3.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
每一包件至少在2~3个不同部位各取样品1份;
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在不同部位分别抽取。
每一包件的取样量:
①一般药材抽取100~500g;
②粉末状药材抽取25~50g;
③贵重药材抽取5~10g;
④对包件较大或个体较大的药材,可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4.将抽取的样品混匀,即为抽取样品总量。
若抽取样品总量超过检验用量数倍时,可按四分法再取样,即将所有样品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使分为四等份,取用对角两份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直至最后剩余量足够完成所有必要的实验以及留样为止。
5.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留样保存。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2y8lek.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