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B

题目: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因素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对恶性细胞不能识别与消灭,使之得以繁殖,最终导致白血病。ITP的发病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多认为血小板相关抗体或抗血小板抗体等自身抗体的形成在ITP的发病机制中非常重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生成障碍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 【该题针对“贫血”知识点进行考核】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影响气体弥散的因素不包括
  • 外环境温度、湿度

  • 解析:影响气体弥散的因素有呼吸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气体溶解度和气体分子量、通气/血流比例、肺泡膜的弥散面积和厚度等。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时,最先的治疗措施为
  • 及时注射维生素K

  • 解析:出血正在进行时,首要的措施应选择维生素K,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等进行止血,防止出血范围进一步扩展,发生脑疝等危及生命和脑功能的并发症。

  • [单选题]卡介苗接种的时间是
  • 出生时

  • 解析:卡介苗出生时注射一次即可。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计划免疫(免疫程序)”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关于女性骨盆的重要径线,下列数值正确的是
  • 出口平面横径为9cm

  • 解析:入口前后径:也称真结合径,是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cm。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为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8.5cm。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出口横径也称坐骨结节间径,为两坐骨结节内侧缘间的距离,平均值为9cm。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天出血量大于
  • 5ml

  • 解析: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黑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及血液在胃肠道停留时间的长短。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天出血量大于5ml,出现黑便提示出血量在50~70ml。一次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如超过1000ml,临床即出现急性循环衰竭的表现。

  • [单选题]利福平最主要的毒性反应是
  • 肝功能损害

  • 解析:肝毒性本品主要良反应发率约1%,疗程初数周内少数患者现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肿黄疸症状血清氨基转移酶性升高疗程自行恢复、酗酒者、营养良、原肝病或其素造肝功能异者较易发。利福平最主要的毒性反应是肝功能损害 。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3e21gz.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相关科目: 烧伤外科(正高) 眼科(正高) 中医儿科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副高) 中医护理中级职称(代码:374) 微生物检验技术(士)(代码:110) LA医师 执业药师 儿科主治 超声医学科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