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休息时取右侧卧位

A

题目:患者女,26岁。初孕妇,妊娠20周。第1次来产前检查,自诉日常活动后感到乏力、心悸、气急。经检查确认为妊娠合并心脏病、心功能Ⅱ级。

解析:1.妊娠后血容量增加30%~40%,至孕32~34周达高峰;心排血量增加;心率增快,再加上子宫增大,使膈肌上升,心脏向上向左移位,大血管扭曲,这些变化都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容易使心脏病孕妇发生心力衰竭。因此,本题选C。解题关键:对心脏病孕产妇最危险的时期是妊娠32~34周、分娩期和产后3天内。 2.本题中B、C、D、E均为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措施,只有A,休息时取右侧卧位错误,妊娠合并心脏病应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因此,本题选A。 3.缓解焦虑情绪,第一产程中遵医嘱肌注哌替啶以减轻宫缩痛,使产妇保持安静,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妇屏气用力,协助医生行阴道手术助产。胎儿娩出后,腹部压沙袋,以防腹压突然下降而诱发心衰,若宫缩乏力,可肌注缩宫素,但禁用麦角新碱,以免增加静脉压,引起心衰。产后遵医嘱立即注射镇静剂如吗啡或苯巴比妥钠等。故D 错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者,男性,68岁。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因前列腺肥大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术后护理中发现患者血钠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术中冲洗液被吸收致血液稀释

  • 解析: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易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原因是:血钠是血清电解质中对冲洗液最敏感的指标,冲洗液的明显吸收可使血钠迅速下降到120mmol/L以下。故答案选择C。

  • [单选题]患者,男性,78岁。蛛网膜下腔出血3天,现患者对强烈痛刺激有反应,基本生理反应存在,生命体征正常。此时患者处于
  • 浅昏迷

  • 解析: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

  • [单选题]小儿能独走的年龄大约是
  • 12个月

  • 解析:正常情况下,6个月的孩子,可以自行翻身,自已能稍坐一会儿,大人扶着腋下有迈步的动作;到7个月时,小儿开始会爬行;8个月时小儿爬行已较灵活;9~10个月的小儿逐步会站立,扶着东西可蹒跚地走步;到1岁时可以独立走步。有的小儿运动功能的发育可能比以上规律稍早些或稍晚些。

  • [单选题]下列反映躯体性疼痛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对刺激定位准确

  • 解析:腹部皮肤、肌肉、腹膜壁层、肠系膜根部,都有躯体神经纤维分布,当其传人纤维受到炎症及其产物刺激时,疼痛分布在相应的脊髓神经所属的皮肤区。因神经末梢分布广泛,痛觉敏感,对刺激定位准确,痛觉表现为局限性锐痛,与病变内脏部位符合,并有固定压痛,腹肌紧张,如患胃、肠穿孔和化脓性胆囊炎时,就产生躯体性疼痛。

  • [单选题]患者,女,16岁,因患急性心肌炎入院。护士对其进行评估收集资料,其中属于主观资料的是
  • 心慌、疲乏、浑身不适

  • 解析:主观资料即患者的主诉,多为患者的主观感觉,即患者对其所经历、所感觉、所思考、所担心的内容的诉说,也包括亲友的代诉。心动过速、发热、心率快为客观资料。

  • [单选题]胎头径线哪条最短
  • 双顶径


  • [单选题]青少年肿块生长迅速,局部疼痛日渐加重,局部皮温增高,X线片示有骨膜反应的骨肿瘤,最可能是
  • 骨肉瘤

  • 解析:肿瘤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是骨肉瘤非常常见和明显的症状,由膨胀的肿瘤组织破坏骨皮质,刺激骨膜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可由早期的间歇性发展为数周后的持续性,疼痛的程度可有所增强。肿块增长迅速者,可以从外观上发现肿块。典型的骨肉瘤的X线表现为骨组织同时具有新骨生成和骨破坏的特点。肿瘤多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边缘不清,骨小梁破坏,肿瘤组织密度增高,穿破骨皮质后,肿瘤将骨膜顶起,产生该病具有特征性的X线征象--考德曼套袖状三角(Codman-三角)。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3elywl.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心血管内科(正高) 骨外科(正高) 口腔修复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正高) 康复医学技术(副高) 输血技术(副高) 公卫主治医师(代码:362) 中医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5)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8)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妇科)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