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中性粒细胞核右移是指
  • 正确答案 :B
  • 分5叶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

  • 解析:中性粒细胞核右移是指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为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等。因此,本题最佳答案是B。

  • [单选题]可获得游离单个的细胞破碎方法是
  • 正确答案 :D
  • 酶处理法

  • 解析:酶处理法可获得游离的单个细胞。

  • [单选题]黄色软便中见到假丝酵母菌,首先考虑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E
  • 标本被污染


  • [单选题]MicroScan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测定细菌采用的方法为
  • 正确答案 :A
  • 荧光法

  • 解析:MicroScan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结合了自动化、电脑化等检测微生物的方法,分析原理除采用传统呈色反应,同时采用敏感、快速的荧光法测定细菌。

  • [单选题]因子Ⅷ又称为
  • 正确答案 :D
  • 抗血友病球蛋白

  • 解析:凝血因子Ⅷ又称为抗血友病球蛋白。

  • [单选题]由粪便排出HAV的高峰期是
  • 正确答案 :E
  • 潜伏期末至急性期初

  • 解析: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50天,平均30天,在潜伏期末病毒随粪便大量排出,传染性极强。发病2周以后,随着肠道中抗- HAV IgA及血清中抗- HAV IgM/IgG的产生,粪便中不再排出病毒。

  • [单选题]医院获得性肺炎中,以下列何种微生物引起的肺炎多见( )
  • 正确答案 :B
  • 铜绿假单胞菌


  • [单选题]直接凝集反应是
  • 正确答案 :B
  •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 解析:直接凝集反应为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反应,比例合适时出现凝集。

  • [单选题]FITC的荧光色泽为
  • 正确答案 :B
  • 黄绿色

  • 解析:为记忆性题目。

  • [单选题]回归热螺旋体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
  • 正确答案 :C
  • 解析:回归热螺旋体以虱为传播媒介,引起流行性回归热。

  • [单选题]若PLT异常,PT和APTT正常,应考虑
  • 正确答案 :E
  • 血小板功能是否异常


  • [单选题]预防十二指肠钩虫感染,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勤剪指甲、勤洗手

  • 解析:预防钩虫感染包括粪便管理和个人防护等措施。其中对粪便应采取无害化处理,以杀灭虫卵;个人防护包括不赤足下地作业,在手、足等皮肤暴露处涂抹15%噻苯咪唑软膏等,可显著减少感染机会。丝状蚴有较强向上爬行能力,可沿植物茎、叶向上爬行达数十厘米高度,因此生菜表面可能会有丝状蚴存在。而十二指肠钩虫偶尔也可经口感染,故生吃蔬菜也有可能被感染。

  • [单选题]粒细胞发育过程中,最先出现特异性颗粒的是
  • 正确答案 :C
  • 中幼粒细胞

  • 解析:骨髓粒系细胞发育过程中是从中幼粒细胞开始出现三种特异性颗粒:嗜中性颗粒、嗜碱性颗粒、嗜酸性颗粒。

  • [单选题]制备单克隆抗体常选用小鼠的哪类细胞作为饲养细胞
  • 正确答案 :E
  • 腹腔细胞


  • [单选题]白细胞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嗜酸性粒细胞

  • 解析:本题是一道基础理论记忆题,白细胞内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含有过氧化物酶,其中嗜酸性粒细胞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因此本题最佳答案是D。

  • [单选题]MPV变化的临床意义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时MPV减低

  • 解析: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可用于鉴别血小板减低的原因:MPV增高,见于外周血血小板破坏过多所致血小板减少;MPV减低,见于骨髓病变所致血小板减低。也可用于评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局部炎症时,骨髓造血未抑制,MPV正常;败血症时,骨髓造血受抑制,MPV减低;白血病缓解时MPV增高;骨髓造血衰竭时,MPV和血小板计数持续减低。因此选项C说法错误,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时MPV应增高。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3n0l1l.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推荐科目: 泌尿外科(正高)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正高) 放射卫生(正高) 急诊医学(副高) 卫生管理(副高) 中医针灸学主治医师(代码:350) 病理学技术(师)(代码:208)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骨伤科) DSA技师 LA医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