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正常成人网织红细胞百分数是
  • 正确答案 :D
  • 0.5%~1.5%


  • [单选题]在肩胛区,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的穴位是
  • 正确答案 :D
  • 臑俞


  • [单选题]在我国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 正确答案 :D
  • 三带喙库蚊


  • [单选题]除了治疗泌尿系疾病外,中极穴还常用于治疗
  • 正确答案 :D
  • 妇科病症

  • 解析:中极 膀胱募穴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 ①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 [单选题]以下哪种障碍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 正确答案 :B
  • 阳痿


  • [单选题]元气大亏,阳气暴脱,亡阳与气脱并见,应选下列哪一对药物
  • 正确答案 :B
  • 附子、人参

  • 解析:附 子 散寒止痛。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人参

  • [单选题]代赭石除具有平肝潜阳作用外,还能
  • 正确答案 :D
  • 降逆止呕

  • 解析:代赭石   性能:苦,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呕吐,呃逆,噫气等症。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上逆之胃气。   3.气逆喘息。重镇降逆,亦能降上逆之肺气而平喘。   4.血热吐衄,崩漏。善于降气、降火,尤适宜于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血证。   用法用量:煎服,宜打碎先煎。如丸、散,每次1~3g。外用适量。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长期服用。

  • [单选题]任、督脉腧穴主治病证相同的是( )
  • 正确答案 :D
  • 脏腑病


  •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风温的诊断要点
  • 正确答案 :D
  • 在病变过程中易出现斑疹、痉厥、神昏及虚风内动症


  • [单选题]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E
  • 甘草

  • 解析: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可用治太阳病误汗亡阳。治宜温壮阳气,回阳救逆。 方中生附子大辛大热,取其迅速峻猛,以温里壮阳,破散阴寒,回阳救逆。干姜温暖脾胃,助阳通脉,与附子相配伍,即附子偏于温先天之阳,干姜偏于温后天之阳,相互为用,相得益彰,功效倍增。炙甘草益气和中,既能助干姜、附子辛甘化阳以补阳,又能制约干姜、附子辛燥峻烈之性,并能调和药性。方药相互为用,以奏温里壮阳,回阳救逆功效。 四逆加人参汤:若四肢厥逆,畏寒蜷卧,脉微下利,利自止而余证仍在者,是阳亡液脱,宜加人参益气固脱、生津资液; 通脉四逆汤:若阴盛格阳,症见下利、肢厥、脉微、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而脉不出者,酌增附子、干姜用量以破阴回阳;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若“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再酌加猪胆汁引阳入阴,兼防格拒。

  • [单选题]东北的地道药材是
  • 正确答案 :A
  • 人参

  • 解析:主要道地药材: 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砂仁等

  • [单选题]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 正确答案 :E
  • 夹脊不可以治疗下肢疼痛


  • [单选题]位于腕背横纹上的三个腧穴,由尺侧至桡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A
  • 阳谷、阳池、阳溪


  • [单选题]内关穴既能治疗心动过缓,又能治疗心动过速,是腧穴的
  • 正确答案 :D
  • 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

  • 解析:所谓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使亢进的或低下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

  • [单选题]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A
  • 半夏泻心汤


  • [单选题]正气的强弱主要有关因素是
  • 正确答案 :C
  • 与精神状态有关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3vyg1l.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内分泌(正高) 小儿内科(正高) 呼吸内科(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副高)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8) 烧伤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3) 肿瘤放射治疗学主治医师(代码:343) 公卫主治医师(代码:362)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内科)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