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收载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的药典版本是
正确答案 :C
2005年版
解析:《中国药典》2005年版共收载3212种,其中新增525种。药典一部收载品种1147种,其中新增154种、修订453种;药 典二部收载1964种,其中新增327种、修订522种;药典三部收载101种,其中新增44种、修订57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而本版药典未 收载的品种共有9种;2000年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及2002年增补本收载而未收载入药典的品种共有123种。
[单选题]温脾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包含
正确答案 :E
生姜
解析:温脾汤中为干姜。
[单选题]有利胆退黄功效的药组是
正确答案 :A
栀子,黄柏,秦艽
[单选题]长于清头目之热的炮制品是
正确答案 :C
酒黄芩
[单选题]下列方剂中重用生姜的是
正确答案 :B
吴茱萸汤
解析:吴茱萸汤,为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冷,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故此题应选B。
[单选题]牛黄中蛋黄的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正确答案 :E
质硬,敲碎后可见同心层纹
解析:牛黄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胆囊的胆结石。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在胆管中产生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蛋黄多呈卵形、类球形、四方形或三角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微甜,人口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故此题应选E。
[单选题]下列不适宜风选的方法清除杂质的是
正确答案 :C
菊花
解析:本题考查清除杂质的方法。风选是利用药物与杂质的质量(轻重)不同,借助风力清除杂质及非用药部位,适用细小种子类药材需除果柄、叶、梗、花梗、干瘪之物,如苏子、车前子、吴茱萸、青葙子、莱菔子、葶苈子等。菊花适宜用筛选的方法。故答案为C。
[单选题]枳实制剂注射给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
正确答案 :C
增强心肌收缩力
解析:枳实制剂注射给药会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单选题]菊花药材的商品规格不包括
正确答案 :C
野菊花
解析:由于品种和加工方法不同,菊花性状也不尽相同。亳菊:呈圆盘或扁扇形,松散。黄白色或土黄色,少数淡紫红色。花头大小约2.1×3.4厘米。质轻,每10克约100朵花。舌状花瓣直伸,不卷曲,无典型管状花,每花基部有1枚膜质鳞片。香气淡,具干草样气味。滁菊:呈扁球形或长扁圆形。白色或灰白色,中心略见黄色。花头大小约0.8×2.4厘米。质较重,每10克约60朵花。舌状花瓣常向花心卷曲,或互相扭曲,基部无膜质鳞片;管状花约外露,或被舌状花蔽盖。香气浓,具艾蒿样气。贡菊:呈扁圆形,中厚周薄。四周白色,中心黄色,花头大小约0.7×2.2厘米。每10克约95朵花。舌状花平展,由内至外层层叠压,基部无膜质鳞片,或偶有膜质鳞片;管状花或缺如,或花冠外露,气清香。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压缩状。朵大瓣阔,白色或黄白色,中心深黄色。花头大小约2.4×3.5厘米。每10克约65朵花。舌状花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管状花多,外露。气清香。怀菊:呈圆盘或扁扇形,直径约1.5-2厘米,瓣小多紧密,花白色或浅紫色,舌状花长约1厘米,宽约3毫米。花序中央为短小的浅黄色管状花,气清香、味淡微苦。故此题应选C。
[单选题]不宜制成散剂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A
易吸潮变质的药物
[单选题]高分子溶液属于
正确答案 :B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
[单选题]西红花药材的药用部位是
正确答案 :E
柱头
解析: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该药材为红色柱头,形态、功效与红花相似,原产西班牙、希腊、法国及前苏联,以前由西藏进口运销国内各地,故名西红花,又名藏红花、番红花。故此题应选E。
[单选题]下列错误论述中成药的是
正确答案 :C
都属于非处方药
解析: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等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可以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定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等的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故此题应选C。
[单选题]所谓"寒从中生"指的是
正确答案 :C
阳气虚、温煦功能减退
解析:内寒是指寒从内生而言,是由于人体功能衰退,阳气虚弱而致。虽然外寒与内寒不同,但他们又相互影响。如阳虚内寒之人,容易感受外寒;外寒入侵,常损伤人的阳气而引起内寒,亦称“寒从中生”。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48ky0g.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