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寻找可能的病因和病原体
C
题目:女,20岁。腹泻半年,近3个月加重,大便每天3~4次,伴黏液脓血,排便前左下腹痛,排便后缓解。无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未及明显包块,肝脾未及,肝区无叩痛。肠镜检查:直肠,脾区黏膜弥漫充血、水肿,多发不规则浅溃疡,触之易出血。下一步最应该立即进行的是
解析:该题考查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和治疗的掌握。该患者慢性腹泻,黏液脓血便,肠镜检查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但是确诊溃疡性结肠炎需要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结肠炎,包括各种病原体导致的感染、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所以下一步最应该立即进行的是寻找可能的病因和病原体,而美沙拉嗪、激素都是确诊溃疡性结肠炎后需要进行的治疗手段,在没有除外感染等原因时贸然使用不妥。患者病情为轻度,尚无需手术治疗,而单纯肠黏膜活检病理检查亦不能确诊溃疡性结肠炎,因此,单纯调整饮食、等待病理结果不能作为首选。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早产儿易发生肺透明膜病的原因是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
解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叫肺透明膜病,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导致。
[单选题]传染病的病原学检查不包括
检测特异性抗原
解析:传染病的病原学检查包括分离培养病原体,检测特异性核酸,直接检测病原体,检测特异性抗体,不包括检测特异性抗原。
[单选题]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
假小叶形成
解析:本试题为了考核肝硬化的病理变化。肝硬化病理变化特点是假小叶形成,这是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增生和结缔组织增生综合作用的结果。任何单一病变均不代表典型的肝硬化的病理变化。
[单选题]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力主要来源于
荚膜侵袭力
解析:肺炎链球菌致病物质主要有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O、脂磷壁酸和神经氨酸酶等。
[单选题]刺激性咳嗽不常见于以下哪项
肺脓肿
解析:肺脓肿症状
(1)急性吸入性肺脓肿起病急骤,患者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咳嗽、咳黏液痰或黏液脓痰。炎症波及局部胸膜可引起胸痛。病变范围较大,可出现气急。此外,还有精神不振、乏力、胃纳差。7~10天后,咳嗽加剧,脓肿破溃于支气管,咳出大量脓臭痰,每日可达300~500ml,因有厌氧菌感染,痰有臭味,静置后分为3层,由上而下为泡沫、黏液及脓渣,脓排出后,全身症状好转,体温下降,如能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则病变可在数周内渐好转。有时痰中带血或中等量咯血。如治疗不及时不彻底,病变可渐转为慢性。有的破向胸腔形成脓气胸或支气管胸膜瘘。
(2)慢性肺脓肿有慢性咳嗽、咳脓痰、反复咯血、继发感染和不规则发热等,常呈贫血、消瘦等慢性消耗病态。
(3)血源性肺脓肿多先有原发病灶引起的畏寒、高热等全身脓毒血症的症状。经数日至两周才出现肺部症状,如咳嗽、咳痰等。通常痰量不多,极少咯血。
一般不会引起刺激性咳嗽
[单选题]心电图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最可能的诊断是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解析:本题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为PR间期在相继的心动周期中逐渐延长,最后发生QRS波脱漏,即P波出现后,未能下传心室。如此周而复始,表现为数个P波,有一个P波未能下传心室,可能形成3:2或5:4传导,显然为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时PR间期固定,不会逐渐延长。
[单选题]健康教育作为预防医学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最完整最简单的说法是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理智地建立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故选A。
[单选题]在测量基础代谢率时,正确的做法是
受试者无精神紧张和肌肉活动
解析: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故选D。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4l1jl.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