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鼠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是
  • 正确答案 :B
  • 莫氏立克次体

  • 解析: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斑疹伤寒,由莫氏立克次体感染引起。莫氏立克次体长期寄生于隐性感染鼠体,鼠蚤吸鼠血后,立克次体进入其消化道并在肠上皮细胞内繁殖。鼠蚤只在鼠死亡后才离开鼠转向叮吮人血,而使人受感染。

  • [单选题]疱疹病毒根据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结构可分为
  • 正确答案 :D
  • α、β和γ,亚科

  • 解析:1978年,依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结构,疱疹病毒分为α、β和γ3个亚科:①α亚科,以单纯疱疹病毒为代表种,DNA分子量较小,复制较快;②β亚科,以人巨细胞病毒为代表种,DNA分子量较大,复制较慢;③γ亚科,以爱泼斯坦巴尔(EB)病毒为代表种,以感染淋巴细胞为特征。

  • [单选题]在进行Ag-Ab反应时,采用颗粒性抗原进行血清学试验,所出现的反应是
  • 正确答案 :C
  • 凝集反应

  • 解析:凝集反应是颗粒性抗原或表面覆盖抗原(或抗体)的颗粒状物质,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现象。

  • [单选题]梅毒螺旋体抵抗力极弱,4℃放置的血液最短多长时间无传染梅毒的危险
  • 正确答案 :E
  • 3天以上

  • 解析:梅毒螺旋体抵抗力弱,血液中4℃放置3天可死亡,因此4℃血库存放3d以上的血液无传染梅毒的危险。

  • [单选题]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人消化道中,多采用
  • 正确答案 :A
  • 灌胃


  • [单选题]大多数血清学试验常用的温度范围是
  • 正确答案 :B
  • 18~37℃

  • 解析:血清学试验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原理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温度为37℃,大多在18~37℃进行。

  • [单选题]目前已知各群志贺氏菌的侵袭相关基因都位于
  • 正确答案 :A
  • 质粒

  • 解析:志贺菌表达黏附、穿透上皮细胞、细胞间扩散等活性的基因,均存在于—个大质粒上,该大质粒一旦丢失,有毒株就成无毒株。

  • [单选题]立克次体病发3周内的抗体主要是
  • 正确答案 :D
  • IgM

  • 解析:立克次体病发病3周内的抗体主要是IgM,晚期恢复期则为IgG,只是在复发型斑疹伤寒(Brill氏病)于疾病早期出现IgG抗体。

  • [单选题]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不是
  • 正确答案 :E
  • 确定长期接触毒物对生物体有害的最大作用剂量


  • [多选题]可作为钩端螺旋体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的动物是
  • 正确答案 :AB
  • 鼠类

    家畜

  • 解析:钩端螺旋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钩体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在野生动物和家畜中广泛流行。肾长期带菌的鼠和猪是钩体的重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

  • [单选题]血清学试验的诊断需取患者双份血清,第二份血清最适合的采集时间是
  • 正确答案 :D
  • 恢复期

  • 解析:正常人如已经受过某些病原菌隐性感染或近期进行过预防接种,血清中可能含有对该种病原菌的一定量的抗体,因此必须有抗体效价升高或随病程递增才有参考价值。多数血清学试验的诊断需取患者双份血清,即一份在疾病的急性期,另一份在恢复期(一般为2~6周),当抗体效价升高4倍或4倍以上,临床有意义。

  • [单选题]英文缩写"EB"代表的试剂是
  • 正确答案 :B
  • 溴化乙锭

  • 解析: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DNA。

  • [单选题]《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属于
  • 正确答案 :A
  •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 解析: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4lo7zg.html
  • 相关资料
    考试资料
    推荐科目: 急诊医学(正高) 中医妇科学(正高) 儿童保健(正高) 结核病学(副高) 老年医学(副高) 血液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0) 小儿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2) 疾病控制学主治医师(代码:361) 中医护理学(护师)(代码:204) 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