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强噪声下暴露时间短,听阈提高1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

A

题目:听觉适应是指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
  • 入院率偏倚


  • [多选题]轮状模型的主要内容
  • 致病因子、宿主和环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模型由内外两环构成,内环表示宿主,核心是遗传因素

    外环是环境,包括生物环境、理化环境和社会环境

    致病因子蕴藏于宿主和环境之中

    环境中的三部分及宿主部分所占的比重因病而异


  • [单选题]糖尿病病人应适量增加
  • 钙、锌、铬

  • 解析:糖尿病病人应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注意补充铬和锌,适量增加钙的摄入量,减少食盐的摄入量。

  • [单选题]下列哪种维生素能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 维生素C


  • [单选题]噪声所致听力曲线图上的“V”形下陷常发生在
  • 3000~6000Hz

  • 解析:高频听力下降(特别是在3000~6000Hz)是噪声性耳聋的早期特征。对其发生的可能原因有几种解释:①认为耳蜗接受高频声的细胞纤毛较少且集中于基底部,而接受低频声的细胞纤毛较多且分布广泛,初期受损伤的是耳蜗基底部,故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②认为螺旋板在感受4000Hz的部位血循环较差,且血管有一狭窄区,易受淋巴振动的冲击而引起损伤,3个听小骨对高频声波所起的缓冲作用较小,故高频部分首先受损;③共振学说:外耳道平均长度2.5cm,根据物理学原理,对于一端封闭的管腔,波长是其4倍的声波能引起最佳共振作用,对于人耳,这一长度相当于10cm,3000Hz声音的波长为11.40cm,因此,能引起共振的频率介于3000~4000Hz之间。

  • [单选题]某化学物质经动物实验致癌证据充分,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尚不足,它应归类于
  • 潜在的致癌物


  • [单选题]接种乙脑疫苗的免疫保护率是
  • 60%以上


  • [单选题]大多循行于深部,有一定的循行路径的是( )
  • 经脉


  • [单选题]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是
  • 急慢性中毒、三致作用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4ykmmg.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消化内科(正高) 病理学(正高) 中医耳鼻咽喉科(副高) 中医护理(副高) 心血管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4)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主治医师(代码:313)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6) 输血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0) 执业药师(西药) 住院医师规培(全科医学)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