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胶体溶液和晶体溶液
A
题目:
男,25岁。肠梗阻已半月,近日来恶心、呕吐加重,视力模糊,双下肢肌肉抽搐频繁。体检:神智欠清,脉细数,血压75/53mmHg,血清钠117mmol/L,血清钾3.6mmol/L。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女,50岁。畏寒、发热5天,最高体温40℃,伴头晕、恶心、呕吐。神志淡漠。血培养最佳的抽血时间是
寒战发热时
解析: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最佳时间是寒战发热时,此时,体内细菌正处于迅速生长繁殖期,此时作细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检出率高。故正确答案为D。
[单选题]预防医学的特点不包括
着重于个体治疗
解析: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
[单选题]自身免疫病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
患者血中可测得高效价的自身抗体和(或)针对自身Ag的致敏淋巴细胞
解析: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自身免疫病是指由自身免疫参与发病机制招致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的疾病。
[单选题]男性,9岁,因心悸就诊,查体时发现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震颤,诊断应首先考虑
动脉导管未闭
解析:1.胸骨左缘第二肋间为肺动脉瓣听诊区,听到连续性震颤,考虑为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在心脏检查时,可发现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响亮的粗糙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2.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区听到一响亮、粗糙、音调较高、时限长的吹风样喷射性收缩期杂音。3.肺动脉瓣狭窄杂音呈典型的收缩期杂音喷射性、粗糙、强发在3/6级以上,常伴有震颤且P2减弱。4.室间隔缺损因体循环流量减少,可致生长发育受限,活动后乏力气短,体检时可听到脚骨左缘第3~4肋间Ⅲ~Ⅳ级全收缩期杂音,传导广泛有震颤。5.二尖瓣关闭不全可于心尖部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故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女患者,体重60kg,因外伤引起急性出血约2000ml,经手术止血并在应用晶体液和人造胶体液补足血容量的点对点的基础上,宜输注下列哪种血制品
红细胞悬液
解析:在应用晶体液和人造胶体液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宜输注红细胞悬液,添加红细胞。
[单选题]有一位女教师,下肢静脉曲张,术中可见静脉腔有多个褐色物,堵塞管腔,该褐色物最可能的病变是
静脉石
解析:静脉石:长久的血栓未能软化又未能机化,可发生在静脉内有大量钙盐沉积的血栓称为静脉石,故选E。
[单选题]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特点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大
解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象: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降低,血红蛋白降低尤甚(A错),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象。MCV<80μm3,MCH<28pg,MCHC<32%(B错)。红细胞大小不均,以小的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D对),可见嗜多色性或嗜碱性红细胞(B错),偶见靶形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减少或正常。白细胞及血小板无明显改变。故答案选择D。
[单选题]检测Ig和补体的含量可采用
单向琼脂扩散
解析:单向琼脂扩散适量抗体与琼脂混匀,浇注成板,凝固后,在板上打孔,孔中加入抗原,抗原就会向孔的四周扩散,边扩散边与琼脂中的抗体结合。一定时间后,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环。沉淀环的直径与抗原的浓度成正比。如事先用不同浓度的标准抗原制成标准曲线,则从曲线中可求出标本中抗原的含量。本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和血清中各种补体成分的含量,敏感性很高。
[单选题]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描述是
EI-Tor生物型可形成芽胞
解析:有菌毛和单鞭毛,运动活泼,但无荚膜,亦不形成芽胞。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4yn1on.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