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关于狂犬病病毒,不正确的描述是
  • 正确答案 :A
  • 可通过虫媒传播

  • 解析:狂犬病大多数是由病犬咬伤所致。

  • [单选题]临床上常用于诊断肝脏疾病的酶有( )
  • 正确答案 :B
  •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


  • [单选题]下列细菌种既有荚膜又有芽孢的是
  • 正确答案 :C
  • 炭疽芽胞杆菌

  • 解析:炭疽芽胞杆菌在机体内或含血清培养基上可以形成荚膜,人工培养或在外界环境中易产生芽孢。

  • [单选题]机体免疫系统排斥或杀灭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 正确答案 :A
  • 免疫监视

  • 解析:①免疫防御:指机体排斥微生物的侵袭及其他外源性抗原异物的能力。这一功能过高产生超敏反应,过低引起免疫缺陷病。②免疫自稳: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藉以维持正常内环境稳定。这种自身稳定功能失调时易导致某些生理平衡的紊乱或者引起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监视: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机体防止、监视和抑制恶性肿瘤在体内生长,一旦功能低下,宿主易患恶性肿瘤。

  • [单选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M蛋白含量低,不易在电泳中发现,常出现本-周蛋白、高血钙、肾功能损害及淀粉样变,属于免疫学分型的哪一型
  • 正确答案 :D
  • IgD型

  • 解析:经血清和尿中免疫电泳,可将“M”成分分为以下几型:IgG型、IgA型、IgD型、IgE型、轻链型和双克隆或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型。其中IgD型的特征为:M蛋白含量低,不易在电泳中发现,多见于青年人,常出现本-周蛋白(多为7链)、高血钙、肾功能损害及淀粉样变性。

  • [单选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的嗜异性抗体出现高峰和持续时间是( )
  • 正确答案 :B
  • 出现于发病后1~2周内,高峰为2~3周内,持续时间3~6个月

  • 解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存在嗜异性抗体,该抗体是IgM,能使绵羊和马的红细胞凝集,故又称嗜异性凝集素。该抗体不被含有Forssman抗原组织,如豚鼠肾、马肾所吸收。但可被牛红细胞吸收。嗜异性凝集试验滴度≥1:224。

  • [单选题]细菌的命名国际上一般采用
  • 正确答案 :C
  • 拉丁文双命名

  • 解析:国际上一个细菌种的科学命名采用拉丁文双命名法。

  • [单选题]尿液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不会影响的检测结果是
  • 正确答案 :C
  • 酮体

  • 解析:尿液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对葡萄糖、血红蛋白、胆红素及亚硝酸盐可产生严重干扰。

  •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应列入
  • 正确答案 :E
  • 以上都对


  • [单选题]不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 正确答案 :B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解析: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迅速减少。所以,该疾病属于Ⅱ型超敏反应。

  • [单选题]某溶液选定了某波长的光源,已读得吸光度在0.1以下,为了减少比色误差,应提高读数使其在0.1~0.7之间,应采取
  • 正确答案 :C
  • 提高溶液厚度

  • 解析: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吸光度)=K(摩尔吸光系数)C(溶液浓度)L(光径)。同一溶液特定波长下要提高吸光度只能通过增大光径来达到目的。

  • [单选题]内基小体对何种疾病具有诊断意义
  • 正确答案 :C
  • 狂犬病

  • 解析:狂犬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可在细胞质内形成嗜酸性、圆形或椭圆形包涵体,称内基小体,有诊断价值。

  • [单选题]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损害机体的
  • 正确答案 :D
  • 神经系统

  • 解析:本题考查肉毒梭菌致病机制。肉毒梭菌产生的主要致病物质为肉毒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经肠道吸收后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神经肌接头处乙酰胆碱的释放,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迟缓性麻痹。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58nzv1.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肿瘤外科(正高) 中医耳鼻咽喉科(正高) 护理学(正高) 病理学(副高) 职业病学(副高) 急救护理(副高) 口腔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5)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西药) 中药学(中级)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