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女,30岁。神志不宁,虚烦不得眠,并见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其病机是
正确答案 :C
心阴不足
解析:心阴不足
[单选题]黄疸而有表证者可用
正确答案 :B
桂枝加黄芪汤
[单选题]失神的病人突然神志清醒、语言不休者属
正确答案 :C
假神
解析:失神--无神--精亏神衰-久病重病
[单选题]下列各项,功用为攻下热结、益气养血的方剂是
正确答案 :B
黄龙汤
解析:黄龙汤的组方原理
本方证为素体气血不足,复因邪热入里而成阳明热结。治宜攻下通便,补气养血。方中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泻热通便,人参益气、当归补血,扶正以助祛邪,使攻下而不伤正。桔梗开宣肺气,生姜醒胃和中布津。大枣、甘草裨益脾胃,甘草兼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既能攻下热结,又能补益气血,共成攻下扶正之剂。
[单选题]大柴胡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正确答案 :E
按之心下满痛
解析:大柴胡汤证
【原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释义】论述少阳病兼阳明里实的证治。太阳表证已罢,邪已传入少阳,谓之“过经”。病入少阳,当以和解为主,汗、吐、下之法均属禁忌。今反二三下之,是为误治,误治可能产生变证。但从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表明邪气并未因下而内陷,邪仍在少阳,故先与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服小柴胡汤后,如枢机运转,病即可愈。
但服后病未好转,而反加重,由喜呕变为“呕不止”,此乃邪热不解,内并阳明,热壅于胃,胃气上逆所致;由胸胁苦满变为“心下急”,是邪入阳明,胃热结聚,气机阻滞所致;由心烦而变为“郁郁微烦”,是气机郁遏,里热渐甚。从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说明邪由少阳误治,化燥成实,兼入阳明。少阳证不解,则不可下,而阳明里实,又不得不下,遂用大柴胡汤和解与通下并行,双解少阳、阳明之邪。
本方为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合方加减而成。方中柴胡、黄芩疏利少阳,清泄郁热;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枳实、大黄利气消痞,通下热结;大枣和中。诸药配合,共奏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功,实为少阳、阳明双解之剂。
[单选题]下列针具中,属于古代九针的是( )
正确答案 :E
大针、鍉针、镵针
[单选题]既能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又能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A
磁石
解析:磁石
性能:咸,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应用:
1.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及癫痫。
2.头晕目眩。
3.耳鸣耳聋,视物昏花。补益肝肾,有聪耳明目之功。
4.肾虚气喘。有益肾纳气平喘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9~30g,宜打碎先煎。
使用注意:因吞服后不易消化,如入丸散,不可多服,脾胃虚弱者慎用。
[单选题]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辨析
正确答案 :B
证候
[单选题]痉病,高热,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证属
正确答案 :E
里热成痉
[单选题]问诊的内容不包括
正确答案 :E
学历情况
解析:问诊的内容
1.一般项目
2.主诉
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3.现病史: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起病情况:包括病因或诱因。
主要症状的特点:主要症状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缓解和加剧的因素等,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伴随症状
诊治经过
一般情况
4.既往史
5.个人史
包括出生地及居住地区,职业和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冶游史等。
6.婚姻史
婚姻史包括未婚或已婚,结婚年龄,配偶的健康状况,性生活情况,夫妻关系等。
7.月经史及生育史
记录格式如下:
8.家族史
[单选题]六味地黄丸和大补阴丸两方组成中均不含有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C
生地黄、怀牛膝
解析: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大补阴丸的鉴别应用
本方所治之证乃(肝)肾阴虚,虚热内生所致。治当滋补(肝)肾阴。
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养血补肝,填精益髓,为君药。气能化阴,以山药补益脾胃,生化气血,助熟地黄滋补阴血;山茱萸补养肝肾,强健筋骨,固涩精气,共为臣药。滋补之药壅滞气机,以泽泻泻熟地黄浊腻壅滞。茯苓渗湿健脾,既助山药补气健脾益肾,又使山药固脾不恋湿。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制约山茱萸使之温不助热,共为佐药。诸药相互为用,使肝肾之阴得补,虚热得除,病证得解。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为三补,茯苓、泽泻、牡丹皮为三泻,三补药作用大于三泻药,三补药以治虚,三泻药使补药不腻,以利滋补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单选题]既可镇惊安神,又可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B
琥珀
解析:琥珀
功效: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2013
用法: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忌火煅。
朱砂与磁石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朱砂有毒,镇心、清心而安神,善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清热解毒,治口疮、咽痛、疮疡。
磁石无毒,益肾阴、潜肝阳,主治肾虚肝旺,肝火扰心之心神不宁;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肾虚耳鸣耳聋,肝阴不足之目暗不明,肾虚喘促。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59j3k1.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