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给予抗菌药物前应进行血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按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治疗 根据病原选用杀菌剂 应采用最大治疗剂量 疗程内应给予静脉给药 疗程宜充足,一般4~6周;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真菌性心内膜炎疗程需6~8周或更长 部分患者尚需配合外科手术治疗
ABDEGH
题目:患者男性,69岁,因“反复发热40日,胸闷、咳嗽、咳痰3日”来诊。查体:体温39.1 ℃,脉搏108 次/分,呼吸18 次/分,血压132/78 mmHg(1 mmHg=0.133 kPa);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伴震颤,4/6级,向腋下传导。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后叶破损,腱索断裂并脱垂及关闭不全(重度),左房室腔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70%)。入院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左侧心力衰竭,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曾出现牙龈肿痛,于社区医院洁牙。否认慢性病史、传染病史、手术、外伤、输血史。
解析: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生素应用原则:用药要早;剂量要足;疗程宜长;选用杀菌剂;监测SBT;联合用药。1、用药要早:可减轻心瓣膜的损害,保护心脏功能,防止和减少合并症的发生。2、剂量要足:赘生物内的细菌可增殖到每克组织亿-十亿的菌体浓度。由于病原体隐藏于有纤维覆盖物的赘生物之中,且处于代谢休眠状态,不易为抗生素杀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抗生素可通过被动弥散进入非血管赘生物的中心区域,但在赘生物内要达到有效抗生素浓度,必须有高的血清浓度。3、疗程宜长:一般需要4-6周,方可达到完全消除感染的目的,停药过早易致感染复发。4、选用杀菌剂:抑菌剂不能杀灭细菌,停药后受抑制的细菌可重新繁殖。杀菌剂可穿透赘生物,杀灭隐藏于深部的细菌。5、监测血清杀菌滴度调整药物剂量:血清杀菌滴度指的是体外测定患者血清所含药物杀灭细菌的活性。当SBT≥1:8时,血清中的药物浓度足以有效地杀灭细菌。故要求抗生素注射后30min达到血清高峰浓度且SBT≥1:8,否则应增加剂量。抗生素须静脉给药。6、联合用药:可起协同杀菌效应,以获得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 2.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