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食管异物感和咽下梗噎感

E

题目:食管癌早期临床表现为

解析:食管癌早期临床表现: 1.咽下梗噎感最多见,可自选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常在病人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较多见。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其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初时呈间歇性,当癌肿侵及附近组织或有穿透时,就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疼痛多可被解痉剂暂时缓解。 3.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症状发生的部位多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4.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为明显,此症状的发生也常与病人的情绪波动有关。 5.其他症状少数病人可有胸骨后闷胀不适、前痛和喛气等症状。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鉴别实性甲状腺结节状瘤功能常用的方法是
  • B超检查

  • 解析:临床上首选B超鉴别甲状腺实性结节。

  • [单选题]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我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是
  • 四类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病原微生物分类的识记程度。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 [单选题]一中年男性患者,童年生活受挫折,经常焦虑、抑郁,个性克制,情绪压抑,又不善于宣泄,过分谨慎,强求合作调和。患者的行为模式最易患哪种躯体疾病
  • 肿瘤

  • 解析:C型行为的特征为:过度的性格压抑、过分合作、谨慎,社会化程度高、情绪表达障碍。题中患者符合C型行为。C型行为可使体内的免疫功能抑制,导致肿瘤发生。

  • [单选题]夏季.3岁小儿突然高热,体温40℃,惊厥一次。体检:神清、面色红、咽红,心、肺、腹(-),神经系统未见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 高热惊厥

  • 解析:本患儿无其他疾病表现,单纯高热,惊厥一次,神经系统(-),所以最可能的诊断是高热惊厥,故本题选A。其余选项一般病情较重,会出现颅内压升高,反复惊厥,神经系统(+)等症状,故排除。

  • [单选题]肠管壁疝嵌顿易误诊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 嵌顿疝内容物为大网膜

  • 解析:肠管壁疝也即Richter疝,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未完全梗阻的疝。

  • [单选题]男,50岁。发热、贫血、消瘦3个月,阵发性右下腹痛转为持续性,腹泻黏液血便,右下腹触及包块,诊断上可能性最大的是
  • 升结肠癌

  • 解析:结肠癌患者早期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腹痛,稍后出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水肿等中毒症状。如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便闭,体检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闻及亢强的肠鸣音,提示可能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可知最有可能的诊断是升结肠癌。故本题答案为D。

  • [单选题]男,41岁,1周来反复呕血3次,每日黑便3~5次,下列哪项能判断上消化道出血已基本停止
  • 由鲜红色血便变成黑便

  • 解析:患者1周来反复呕血3次,每日黑便3~5次,ABDE都只能说明情况恶化或没有好转,由鲜红色血便变成黑便至少说明出血没有原来那么多了,没有大量新鲜的出血。故选C。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5jw0z.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临床营养(正高) 肿瘤内科学(副高) 疾病控制(副高) 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3) 麻醉学主治医师(代码:347) 口腔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53) 中医骨伤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8) 住院医师规培(泌尿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整形外科)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病理科)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