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定期B超复查
C
题目:患者,男,55岁。有慢性乙肝史10年,近4个月来右上腹隐痛、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就诊。体检:皮肤无黄染,右上腹肝区有轻度叩痛,肝脾不大,B超显示肝右叶有一2cm×3cm×4cm圆形低密度病灶。
解析:患者有慢性乙肝病史,肝区叩痛,B超显示占位性病变,初步诊断为肝癌,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癌特异性的标志物,阳性率约为70%。超声为首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分析测定出肿瘤的血液流量,有助于鉴别病变的良恶性。与肝血管瘤的鉴别可借助于影像学检查(如定期复查超声)。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女,19岁视物成双3月余。查体:双眼睑略下垂,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右眼不能向上和外展运动,左眼不能内收和下视运动,双鼻唇沟对称,双颊鼓气良好,余脑神经无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共济运动正常。眼轮匝肌低频重复电刺激示电位衰减25%。最可能的诊断
Fisher综合征
解析:该患者眼部肌肉麻痹和共济失调,无肢体瘫痪,首先考虑Miller-Fisher综合征,属于冷门知识点,有所提及,属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变异型急性特发性多发性神经炎的特殊型,有下列特征:(1)两侧性眼外肌(多数还有肉眼肌)麻痹。(2)严重双侧对称性小脑共济失调。(3)深反射消失,有时伴双侧四肢伸肌无力。(4)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5)预后良好可完全恢复。
[单选题]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
心室颤动
解析:心室颤动是心脏骤停的最常见病理生理机制。
[单选题]患者男,48岁。反复咳嗽、咳脓痰10余年,近2天来出现咯血,每日约250ml。查体:右下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可见杵状指。患者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支气管动脉破裂
解析:从本题的病史中可知,患者是支气管扩张,本病在支气管组织解剖结构上呈现不可复原性的扩张和变形。扩张的管腔内常有黏液充塞、黏膜明显炎症及溃疡,支气管壁有不同程度破坏及纤维组织增生。支气管动脉也可肥厚、扩张。支气管动脉及肺动脉间的吻合支明显增多,容易破裂导致咯血。故选A。
[单选题]在下列文献中,关于人体实验的国际性著名文件是
《赫尔辛基宣言》
解析:1964年召开的世界医学大会上通过的《赫尔辛基宣言》包括以人作为受试对象的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原则和限制条件,也是关于人体实验的第二个国际文件,比《纽伦堡法典》更加全面、具体和完善。故选B。
[单选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
氨基酸序列
解析: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也是蛋白质最基本的结构,由基因上遗传密码的排列顺序所决定,D正确,E不正确。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主要描述蛋白质亚基的空间排列以及亚基之间的连接和相互作用,不涉及亚基内部结构,A不正确。蛋白质二级结构是多肽链局部的空间结构(构象),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等几种形式,它们是构成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基本要素。B和C不正确。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5lr6d1.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