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毛细血管前阻力上升小于毛细血管后阻力下降 微循环异常是可逆的
DF
题目:男性患者,19岁,在外作业时不慎从高处坠落,被他人救起。急救现场查体所见: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四肢发冷、出汗,左侧耻骨联合及大腿根部大片瘀斑、血肿。血压65/48mmHg,心率124次/分,体温36.7℃,患者在送医院途中出现昏迷,皮肤瘀斑,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解析:微循环收缩期,即休克早期,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引起循环容量降低、动脉血压下降。此时机体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调节和矫正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包括:通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加压反射,交感-肾上腺轴兴奋导致大量儿茶酚胺释放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等环节,可引起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以维持循环相对稳定;又通过选择性收缩外周(皮肤、骨骼肌)和内脏(如肝、脾、胃肠)的小血管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有效灌注。由于内脏小动、静脉血管平滑肌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儿茶酚胺等激素的影响发生强烈收缩,动静脉间短路开放,结果外周血管阻力和回心血量均有所增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和后括约肌相对开放有助于组织液回吸收和血容量得到部分补偿。但微循环内因前括约肌收缩而致"只出不进",血量减少,组织仍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若能在此时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常较容易得到纠正。正确答案DF。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