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以螺旋CT扫描技术分界,此前的CT扫描方式称作
正确答案 :A
非螺旋CT扫描方式
解析:螺旋CT扫描技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此前的扫描方式称为非螺旋CT扫描方式。
[单选题]国际通用CT的英文全称是
正确答案 :D
Computer Tomography
解析:自CT问世以来,对其曾经有过几种不同的称呼,如CT、CAT、CTT、CTAT等。后来,国际统一采用的名称是Computer Tomography简称CT,系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单选题]关于各代CT机结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E
第五代CT机扫描机架是连续、单向的旋转
解析:第五代CT机又称电子束CT,没有球管的旋转。
[单选题]关于CT图像缺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B
CT的定位诊断常常容易漏诊1cm的病灶
解析:CT的定位诊断常常容易漏诊1cm的病灶。
[单选题]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定义是
正确答案 :D
对受检者及检查者,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少的射线剂量,获得一张(幅)优良图像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
解析:既要获得一张优良的图像,同时又要尽可能减少射线对受检者及检查者的损伤,这是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意义所在。
[单选题]CT的优点不包括
正确答案 :E
可做穿刺活检检查
解析:做穿刺活检定位引导是CT在临床的一个应用,并非其优点。
[单选题]关于CT分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D
单层螺旋CT的探测器数目与第三代CT机相比没有数量的增加和材料的改变
解析: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螺旋CT;CT的发展通常以"代"称呼,螺旋CT出现后,CT的改进和发展则不再以"代"称呼;CT的发展历经了第一代到第五代的过程;第一、二代CT采用的都是旋转一平移扫描方式。
[单选题]有关颅脑CT扫描定位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D
听眉线又称大脑基底线,即瑞氏线
解析:听眶线又称大脑基底线,即瑞氏线。
[单选题]CT的应用范围不包括
正确答案 :D
可做人体能量代谢研究
解析:人体能量代谢研究是MRI的影像特点。
[单选题]关于CT透视扫描仪的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E
由于受呼吸运动影响,不适合胸、腹部部位的穿刺
解析:目前的CT透视机,每秒能获得5~8幅图像,基本上达到了实时显示,可满足胸、腹部位的穿刺要求。
[单选题]不属于喉及颈部CT检查适应证的是
正确答案 :D
慢性咽炎
解析:喉及颈部CT检查适应证:①颈部占住性病变和淋巴结肿大:临床发现的各种颈部肿块、咽喉肿瘤、甲状腺病变和各种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均可进行CT检查。②颈部血管栓塞或外伤。
[单选题]左心房平面相当于
正确答案 :E
第7胸椎平面
[单选题]关于CT对比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D
使组织空间对比度增加
解析:CT对比剂无益于组织的空间对比度。
[单选题]螺旋CT扫描的球管热容量一般不低于
正确答案 :B
3MHU
解析:螺旋扫描属于连续扫描,因此对球管的热容量要求较高。
[单选题]螺旋CT扫描技术出现在
正确答案 :D
20世纪80年代
解析:螺旋CT扫描技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为与其后出现的双层和多层螺旋CT相区别,此时的螺旋CT又称为单层螺旋CT。
[单选题]CT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突出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 :B
密度分辨率高
解析:CT的空间分辨率尚不及平片,常规X线检查同样适合于全身各部位,曝光时间最短者(高频机)可控制到0.5ms,CT扫描尚未达到。CT检查与常规X线检查各有其局限性,定位、定性按其检查部位只能相对比较。但CT的密度分辨率较常规检查明显提高,高约20倍。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5r6o2y.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