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微量蛋白尿

E

题目:临床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表现是

解析:糖尿病肾病大致分4期。Ⅰ期:肾增大,GFR增加30%~40%,无形态学改变,可恢复。Ⅱ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微量蛋白排泄间歇性增高。Ⅲ期:出现微量蛋白尿。Ⅳ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晚期伴氮质血症,最终发生尿毒症。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 呕吐物多为宿食,有酸臭味,含有胆汁

  • 解析:瘢痕性幽门梗阻患者主要表现腹痛和反复发作的呕吐,呕吐通常发生在下午和晚上,呕吐量大,一次可达1000~2000ml,呕吐物含大量宿食,有腐败酸臭味,但不含胆汁,体检见患者上腹膨隆,可见胃型和蠕动波,晃动上腹部可闻及振水音,由于患者频繁呕吐胃内容物,易引起低钾低氯性碱中毒。故选B。

  • [单选题]某患者,女性,30岁,半年来肥胖,皮肤出现痤疮、紫纹。化验皮质醇增高,血糖增高,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皮质较对照值低38%,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皮质醇较对照值低78%,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Cushing病

  • 解析:患者有皮质醇增多的临床表现,血皮质醇增高,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阴性(血皮质醇不能降至正常值50%以下),即不能被外源性地塞米松抑制,说明不是正常人,应诊断为Cushing综合征。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应诊断为Cushing病,故选C。

  • [单选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患者皮肤瘀点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 小血管炎致局部坏死及栓塞

  •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流脑“败血症”期的发病机制。此期解释了皮肤瘀点的成因即答案D。虽然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和DIC也有可能出现皮肤瘀点,但流脑患者不一定合并DIC等,因此这三点不是瘀点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故排除了选项B、C、E。血管脆性增加与流脑无关,选项A显然是错的。

  • [单选题]下列病理改变不属于肉芽肿性炎病变的是
  • 肺肉质变

  • 解析:肺肉质变指由于肺泡腔内纤维素渗出过多,中性粒细胞量少,渗出物不能完全吸收消除,由肉芽组织取代。病变部位肺组织实变,呈红褐色如肉样,故称肉质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609mle.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内科学(副高) 胸心外科学(副高) 精神病学(副高) 口腔正畸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副高) 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2) 中医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5) 广东省药学专业中级职称(中药学类)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外科) 妇产科主治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