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使药物分子水溶性增加的结合反应有
  • 正确答案 :ABE
  • 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

    与葡糖醛酸的结合反应

    与硫酸的结合反应

  • 解析:药物代谢反应从根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在分子上产生结构变化的反应和结合反应,前者称为Ⅰ相反应(phaseⅠ),包括药物的氧化、还原与水解反应;后者是指药物Ⅲ由I相代谢反应生成的初级代谢物在结合酶作用下与体内物质的结合反应,常称为Ⅱ相反应(phaseⅡ)。I相反应常使药物活性改变,但通常尚未完全抑制;Ⅱ相反应几乎使所有的药物失活,并增强了水溶性而易于从机体排出。药物的I相反应以氧化反应为主,包括羟化,N,O-脱烷基化,氧化脱氨,N、S、P的氧化,醇氧化,醛氧化等;还原反应有醛还原、偶氮还原及硝基还原等;水解反应主要为酯、酰胺、环氧化物水解等。药物代谢的Ⅱ相反应主要包括葡糖醛酸结合、硫酸酯结合、乙酰化、甲基化、甘氨酸结合、谷胱甘肽结合等。使药物亲水性增加的结合反应包括:与葡糖醛酸的结合反应、与硫酸的结合反应、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乙酰化结合反应与甲基化反应可降低药物的亲水性。

  • [单选题]关于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E
  • 肥胖人群药动学表现为:表观分布容积减少,血浆半衰期延长

  • 解析: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一) 生理因素 1.年龄 新生儿:口服药物吸收较成人慢;局部外用药物吸收较成人快;药物在脑脊液中分布较多;半衰期延长。老年人:某些药物的代谢、排泄减慢,半衰期延长;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常规剂量也出现毒性反应。2.性别:女性较男性敏感 。3.肥胖:V增大,半衰期延长 。4.遗传: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家族对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整个过程均可存在一定差异。其他:生活因素、环境因素 。(二) 病理因素 肝功能损害:消除速率常数K,血浆半衰期发生改变 。肾功能损害:消除速率常数K降低,血浆半衰期延长 。心脏疾病: 引起血液分布、流速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胃肠疾病:改变吸收速率常数Ka值和吸收分数F值 。(三) 药物因素: 制剂因素 ;药物的相互作用 。故选E

  • [单选题]下列哪种情况下,在普通血浆蛋白结合点上用B药代替A药时,最容易产生明显的临床药物相互作用
  • 正确答案 :B
  • B药与结合蛋白有较大的结合常数(K),而且是以较大剂量给药的

  • 解析:在普通血浆蛋白结合点上用B药代替A药时,当B药与结合蛋白有较大的结合常数(K),而且是以较大剂量给药时,B药可与A药竞争血浆蛋白结合点,引起A药结合率下降,产生明显的相互作用。

  • [单选题]不可药用的士的年、马钱子的销毁方法为
  • 正确答案 :D
  • 燃烧法


  • [多选题]恒动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
  • 正确答案 :BCD
  • 病理上的恒动观

    生理上的恒动观

    疾病防治的恒动观


  • [多选题]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
  • 正确答案 :ABCDE
  • 慢性失血

    长期营养摄入不足

    需铁量增加

    铁元素吸收不良

    偏食

  • 解析:IDA为多因素发病,主要包括:①需铁量增加:如妊娠期或哺乳期、儿童生长发育迅速;②铁丢失增加:慢性失血比急性失血更常见,如溃疡病、痔疮、月经过多、鼻出血、结直肠息肉或肿瘤、钩虫病、肠道血管畸形等慢性失血性疾病;③铁摄入不足:如偏食;④铁吸收或利用减少: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长期服用抑酸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如浓茶等含鞣酸食物),小肠疾病(如克罗恩病、肠结核)。

  •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蛇咬伤后患肢体结扎的正确方法
  • 正确答案 :B
  • 立即在被咬伤的肢体的上方扎紧,扎紧度以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为准,每15~20分钟放松1~2分钟

  • 解析:本题考查蛇咬伤中毒后的治疗原则。被蛇咬伤后,为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应立即用绳索、手帕、植物藤、布带将伤口的近心端(伤口的上方)5cm处捆住,防止毒素继续在体内扩散。每隔15~20分钟放松带子1~2分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63rk88.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中药学(正高) 病案信息技术(正高) 职业病学(副高) 内分泌学主治医师(代码:309) 口腔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53) 口腔修复学主治医师(代码:356) 职业卫生主治医师(代码:363) 中西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MRI医师 初级护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