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交感神经系统持续兴奋,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消耗增加

B

题目:慢性疼痛对机体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解析:慢性疼痛状态下,自主神经反应通常会减弱或消失。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属于解表剂的是( )
  • 柴葛解肌汤

    桂枝汤

    麻黄汤

    银翘散


  • [单选题]药物治疗癌痛最好的给药方式是(  )。
  • 口服给药


  • [单选题]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实施腰交感神经阻滞时,患者诉注入对比剂时,突然出现腹股沟和生殖器尖锐的疼痛。以下最可能产生这种症状的是()
  • 生殖股神经损伤

  • 解析:A,L2神经根的创伤可导致同侧的腹股沟疼痛,但这不是最可能的原因。 B.问题中提到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损伤了生殖股神经。事实上,这是腰交感神经阻滞相关最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侧路。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15%,通过单针技术也可低至4%。大多数病例都是短暂的,可通过保守治疗解决,但有的可能持续长达6周。反复局麻药腰交感神经阻滞、TENS(经皮神经电刺激)和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作为缓解生殖股神经神经痛的选择。 C.有时也可出现腰大肌痉挛,但通常导致同侧下背部不适。D、E.不会出现腹股沟疼痛。

  • [单选题]下面对大肠埃希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单独致病力不大,其脓液稀薄,有特殊的恶臭味


  • [单选题]椎管内麻醉时,常出现恶心呕吐的并发症,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麻醉前用阿托品


  • [单选题]枝川疗法是一种(  )。
  • 体表注射疗法


  • [单选题]关于纤维肌痛中出现的疲劳,以下错误的是()
  • A,B和C

  • 解析:约有80%的纤维肌痛的患者存在疲劳的症状,但是其中仅有很少一部分患者的表现真正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标准。1000个成年人中,约有4个受到CFS的影响。CFS多发于女性和40—60岁的成年人,具体原因不详。据预测,该疾病并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是随着疾病的程度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较大。CFS大多表现为在之前健康且活跃的个体出现全身性肌肉痛和关节痛、认知功能障碍、慢性精神和躯体疲惫且通常很严重,以及其他特征性症状。目前仍缺乏广为接受的检验学或者病理学证据作为CFS的诊断标准。尽管现有一些测试可协助诊断,它的诊断仍是基于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性标准而做出的排他性诊断。CFS的疲劳是指患者感到虚弱,而慢性肌痛的疲劳则是患者感到劳累。疲劳可能是镇静药物的作用结果(也就是说用于治疗纤维肌痛相关的失眠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其他的鉴别诊断范围极广,以下几项必须列入考虑:   睡眠障碍   慢性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   精神性并发症   肿瘤

  • [单选题]在严重外伤的患者中,需要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如果使用区域疼痛控制技术,以下可协助监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的技术是()
  • 周围神经置管连续阻滞,使用低剂量麻醉药

  • 解析:对于伴有严重创伤的外伤患者应使用多种技术进行疼痛管理,包括周围神经阻滞、硬膜外阵痛以及系统性阿片类药物治疗。辅助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以及NSAID类(非甾体类抗炎药)药物在骨外伤疼痛的补充镇痛方面尤其有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需求,从而减少可能的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臂丛或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对于上肢严重外伤镇痛的效果极佳,而腰丛、坐骨神经或骨神经阻滞技术则对许多下肢外伤疼痛有效。神经丛置管、周围神经置管或硬膜外置管后可使用连续镇痛技术。虽然置管下使用低浓度局麻药(0.125%布比卡因或0.2%罗哌卡因)及阿片类药物进行连续镇痛可同时对骨筋膜室综合征进行监测,但由于其使得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感受发生改变,因此对于严重外伤患者必须严密监测,以防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对于骨筋膜室综合征高危风险患者,间断暂停连续区域镇痛输注可提高安全性。

  • [多选题]脊髓调节机制可以解释CRPS的功能,包括()
  • 受影响的肢体沿着皮质传播

    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感觉刺激后皮质兴奋性增加

    运动皮质抑制

    早期增加对侧丘脑对患肢的影响

  • 解析:脊髓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感官知觉与CRPS患者异常,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的特点是受影响的肢体和其相应的突触连接到相邻的皮质区的皮质表示的传播。另一方面,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增加了对感官刺激皮质兴奋性和运动皮质的抑制已在CRPSⅠ确认。PET扫描和SPET表明在CRPS和晚期缺血早期患者对侧丘脑活性增加。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6e831w.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风湿病(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正高) 中医妇科学(副高) 理化检验技术(副高) 超声波医学主治医师(代码:346) 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3)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代码:105) 住院医师规培(针灸科) LA医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