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B

题目:皮肤针法的循经叩刺法常用于叩刺

解析:皮肤针循经叩刺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崩漏的发生主要与哪些经脉有关
  • 任脉、冲脉

  • 解析:崩漏 【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致经血从胞官非时妄行。素体阳盛,外感热邪,过食辛辣,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情志抑郁,肝郁化火,致藏血失常;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或产后余血未净,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发为崩漏。忧思劳倦过度,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而致冲任不固;肾阳亏损,失于封藏,使冲任不固,或肾阴不足致虚火动血,而成崩漏。 【辨证】 1.实证 主症 崩漏下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血色红。兼见血色深红,质黏稠,气味臭秽,口干喜饮,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出血量多,色紫红而黏腻,带下量多,色黄臭秽,阴痒,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血色正常,或带有血块,烦躁易怒,时欲叹息,小腹胀痛,苔薄白,脉弦,为气郁;漏下不止,或突然下血甚多,色紫红而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下血后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沉涩,为血瘀。 2.虚证 主症 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 【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通调冲任,祛邪固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公孙 隐白 配穴 血热加中极、血海;湿热加中极、阴陵泉;气郁加膻中、太冲;血瘀加膈俞、血海。 操作 关元用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用毫针泻法。 (2)虚证 治法 调补冲任,益气固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足三里 地机 三阴交 配穴 脾气虚加脾俞、胃俞;肾阳虚加肾俞、命门;肾阴虚加肾俞、太溪;盗汗加阴郄;失眠加神门。 操作 毫针补法,可施用灸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埋针法,两耳交替使用。 (2)穴位注射法 选气海、关元、中极、肾俞、关元俞。用维生素B↓(12)或黄芪、当归等注射液,每穴可注药液2ml,每日1次。 (3)挑刺法 在腰骶部督脉或膀胱经上寻找反应点,用三棱针挑破0.2~0.3cm长,O.1cm深,将白色纤维挑断,每次选2~4个点,每月1次,连续挑治3次。

  • [单选题]针刺治疗最能使青光眼眼压下降的腧穴是( )
  • 行间


  • [单选题]功用为“攻下热结,益气养血”的方剂是
  • 黄龙汤

  • 解析:黄龙汤的组方原理 本方证为素体气血不足,复因邪热入里而成阳明热结。治宜攻下通便,补气养血。方中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泻热通便,人参益气、当归补血,扶正以助祛邪,使攻下而不伤正。桔梗开宣肺气,生姜醒胃和中布津。大枣、甘草裨益脾胃,甘草兼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既能攻下热结,又能补益气血,共成攻下扶正之剂。

  • [单选题]医学伦理学原则中的最高层次是
  • 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 [单选题]具有补肝肾、行血脉、强筋骨功效,有补而不滞优点的药物是
  • 续断


  • [单选题]气街是经气
  • 聚集通行的共同道路

  • 解析: 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灵枢•卫气》记载:“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灵枢•动输》又指出:“四街者,气之径路也。”说明了头、胸、腹、胫部有经脉之气聚集循行的通路。 《灵枢•卫气》对气街有较详细记载:“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F。”由此可见,气街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部、紧邻脏腑、前后相连的特点,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胸、腹、胫是其核心内容。气街理论义从另一角度阐述了经气运行的规律,为临床配穴提供了理论依据。

  • [单选题]大黄的使用注意,下列哪项说法不妥
  • 阴疽忌用

  • 解析:大黄   药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清利湿热。   应用   1.积滞便秘。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3.热毒疮疡,烧烫伤。   4.瘀血诸证。   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峻烈,如非实证,不宜妄用;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6rnv8.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计划生育(正高) 中医护理(正高) 理化检验技术(正高) 卫生管理(副高) 肾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7) 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1) 住院医师规培(医学影像)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儿科) 中医医师定期考核 口腔医师定期考核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