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是
  • 正确答案 :A
  • 治病求本


  • [单选题]临床上鉴别肾性小球血尿及非肾小球性血尿最简单的方法是
  • 正确答案 :B
  • 新鲜尿离心沉渣相差显微镜检查


  • [单选题]大头瘟多发生于
  • 正确答案 :D
  • 冬春季


  • [单选题]肺俞穴的针刺深度应把握在
  • 正确答案 :B
  • 斜刺0.5~0.8寸

  • 解析:肺俞 肺之背俞穴 定位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操作 斜刺0.5~0.8寸。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属八正散的组成药物
  • 正确答案 :D
  • 茯苓、猪苓

  • 解析:八正散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湿热浸淫,壅滞气机所致。治当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方中木通、滑石,通利水道,泻热利湿,共为君药。水湿内结,以车前子、瞿麦、萹蓄助木通、滑石清热利水通淋,共为臣药。热结于内,以大黄泻热祛湿,使湿热从大便而去;栀子泻热燥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灯心利水通淋,共为佐药。甘草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并调和药性,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效。

  • [单选题]《金匮要略》将黄疸病以( )分类
  • 正确答案 :A
  • 病因

  •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 [单选题]医学道德评价指的是
  • 正确答案 :C
  • 人们依据道德标准和原则对医疗群体和个人的行为所做的道德价值的判断

  • 解析:医德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医德标准,对他人或自己的医德行为所作的善恶判断。   两种类型:社会评价、自我评价   三个标准:疗效、科学、社会   三种评价方式:舆论、信念、习俗  

  • [单选题]既能祛风解表,炒炭又可止血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D
  • 荆芥

  • 解析:荆芥 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应用 1.外感表证。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衄下血。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73zool.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计划生育(正高) 小儿内科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副高) 疾病控制(副高) 老年医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副高) 妇产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1) 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外科) MRI医师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