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胸椎MRI

B

题目:患者男,26岁。因“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伴背部疼痛5d”就诊。既往体健。查体:T 39℃;意识清楚,胸7、胸8椎棘突有明显压痛与叩击痛,双下肢肌力0级,脐以下感觉丧失,病理反射未引出,尿粪潴留。脑脊液检查:稍呈淡红色,略混浊,流速慢(当时未测压),蛋白质0.62g/L,葡萄糖与氯化物正常。

解析:2.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术前未能确诊与发病率低、经验不足、临床表现轻或不典型有关,更与影像学检查特异性不强有关。海绵状血管瘤为软组织,X线平片、CT因骨骼的影响,对诊断帮助不大;因病变血管的特点(血管口径过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循环时间延长,出血压迫供血血管或血管痉挛),DSA也难以显示;目前最佳的诊断方法是MRI。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多系统萎缩的特点为
  • 原因不明

    神经系统多部位进行性萎缩

    为变性疾病

    尚无特效疗法


  • [多选题]双下肢瘫应考虑:
  • 马尾损害

    脑髓损害

    腰髓损害


  • [多选题]DMD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有
  • 血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显著增高

    肌电图呈现肌源性肌电损害

    肌肉MRI检查提示变性的肌肉有"虫蚀现象"

    抗肌萎缩蛋白基因检查可发现基因缺陷

  • 解析: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 也称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 ( OMIM 310200 ) 。是最常见的一类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出生时的活动如抬头、坐姿等均正常,自 1 岁以后开始逐渐出现站立和行走困难,首先影响骨盆带肌肉,以后累及肩胛带肌肉。患儿动作笨拙,易跌倒,走路摇摇晃晃,登楼梯或由坐、卧位起立困难。随着病变的进展,臀中肌无力导致行走时呈特殊的鸭步,患儿从仰卧位起立时需先翻转为俯卧,再以双手支持地面和下肢缓慢地站立,称为 Gower 氏征。患儿双侧腓肠肌逐渐呈假性肥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表现为行为异常。病变呈进行性加重,常到 10 岁时已不能行走,大多数患儿最终卧床不起,并发痉挛、褥疮、肺炎而在 20 岁前死亡。 BMD (良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可存活到成年以后。 约 1/4 的患儿有智力低下,血中磷酸肌酸激酶( CRK )浓度显著升高,可达正常值的 1万倍,肌电图显示肌病的改变伴有较轻的失神经支配电位;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可见肌纤维坏死与再生同时存在,并有结缔组织增生。故选ABCD。

  • [单选题]热入营血或阴虚火旺可见的舌象是( )
  • 绛舌


  • [多选题]符合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表现有( )
  • 神经根痛首发

    分离性感觉障碍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76eedd.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口腔颌面外科学(正高) 中医妇科学(正高) 中医全科学(副高) 推拿学(副高) 放射卫生(副高) 核医学(副高)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临床病理科)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耳鼻咽喉科) 医学影像专业知识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