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回盲部恶性淋巴瘤 回盲部结核 肠白塞病

BCD

题目:患者女性,36岁,因右下腹痛1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诊断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单纯性阑尾炎。术后仍有脐周隐痛,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慢性腹痛已有5年,常有肛瘘和口腔溃疡发作,近1个月腹痛加重,体重下降5kg,不发热。查体:体重43kg,腹平软,右下腹可触及一直径约4cm包块,边界不清,质韧,固定,有压痛,轻度反跳痛和肌卫。

解析:3.本题考察考生对肠镜和CT影像的判读能力。从肠镜照片上看,应该可以排除腺癌(回盲部腺癌内镜表现为回盲部可见一肿块新生物,肿块向四周浸润性生长,呈菜花样隆起型),从CT上看,应该能够排除肠套叠和盲肠瘘。对克罗恩病熟悉的考生应该知道,最常需要鉴别的是淋巴瘤、结核和白塞病。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成年人肠套叠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哪几项( )
  • X线表现,如钡餐或钡剂灌肠等

    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反复发作的间歇腹痛伴反复出现的腹部包块

  • 解析:成年人肠套叠可通过X线表现以及典型的临床表现来诊断。

  • [多选题]丹毒与蜂窝织炎的共同临床表现有
  • 寒战、高热

    局部红肿热痛

  • 解析:丹毒(erysipelas)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蜂窝织炎是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腐生性细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广泛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两者共同的临床表现有寒战、高热和局部红肿热痛,本题答案选择AB。

  • [多选题]关于甲胎蛋白(AFP),叙述正确的有
  • AFP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半衰期为5~7天

    AFP水平越高,提示肿瘤恶性度越高,预后越差

    通常50%~70%的睾丸NSGCT患者血清AFP升高

    一旦纯精原细胞瘤AFP升高,则意味着其含有胚胎癌等混合成分


  • [多选题]良恶性肿瘤的区别主要在于
  • 生长方式

    细胞分化

    与周围组织关系

    转移

    全身情况

  • 解析:在生长方式上,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常有溃疡、坏死、出血。良性肿瘤细胞分化好,而恶性肿瘤细胞分化差。良性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而恶性肿瘤边界不清,周围组织常被破坏。良性肿瘤不转移,恶性肿瘤常常发生转移。良性肿瘤多无全身症状(内分泌肿瘤除外),恶性肿瘤常有全身症状,晚期出现恶液质。

  • [多选题]属于伤寒杆菌抗原的是
  • "H"抗原

    "O"抗原


  •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门脉高压症腹水形成的因素
  • 门静脉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

    肝内淋巴液回流不畅,自肝表面漏入腹腔

    肝功能减退,血浆白蛋白合成障碍,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肾上腺皮质的醛固酮和垂体后叶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致钠和水的潴留

  • 解析:(1)门脉高压症时门静脉压力升高,使门静脉系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同时也促使肝内淋巴液的容量增加,回流不畅,导致大量淋巴液自肝表面漏入腹腔引起腹水。(2)肝硬变后肝功能减退以致血浆白蛋白合成障碍,含量减低,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3)当肝功能不全时,肾上腺皮质的醛固酮和垂体后叶的抗利尿激素在体内增多,促进肾小管对钠和水的再吸收,引起钠和水的潴留,导致腹水的形成。本题答案选择ABCD。

  • [多选题]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与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相比,优点包括
  • 不引起胃潴留

    胆汁反流性胃炎少见

    术后腹泻少

  • 解析: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保留了胃窦部"鸦爪"支神经,保留了幽门括约肌功能,因此胃潴留、胆汁反流性胃炎少,但由于常遗留细小分支,溃疡复发率较高。吞咽困难与食道下端运动失调有关,术后腹泻与迷走神经干切断有关。

  • [多选题]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肛瘘的微创手术包括
  • 纤维蛋白胶封堵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材料填塞

  • 解析: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肛瘘的微创手术包括纤维蛋白胶封堵和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材料填塞。

  • [多选题]川芎茶调散的药物组成是( )
  • 荆芥、防风

    羌活、白芷、细辛

    薄荷

    川芎

    甘草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7dk94l.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重症医学(副高) 风湿病(副高) 输血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90) 营养学中级职称(代码:382) 护理学主管护师(代码:368) 住院医师规培(皮肤科) 住院医师规培(核医学科) 临床医师定期考核 中医临床三基(医技) 医学影像专业知识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