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提示服咪唑类驱虫药可能是“散发性脑炎”的病因,但还需要分析性研究加以验证
D
题目: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组原因未明的脑炎,散发于全国各地区,受累人数超过2万,1976年被命名为“散发性脑炎”。病前相关事件暴露率:服咪唑类驱虫药47.2%,病毒感染22.8%,毒物接触5.7%,精神刺激4.9%。针对该初步分析结果,正确的说法是(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以下关于医院感染监测指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分子是一定时期医院感染总病例数
解析:此题是考查关于医院感染常用指标的概念。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分子是一定时期内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所以正确答案为B。
[单选题]关于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的区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定性研究常用于理论构建,而定量研究常用于理论检验
解析:本题主要是要求掌握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特点。定量研究的重点是获得研究现象的数量指标,常用概率的抽样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其结果可以外推到总体,常用于理论检验;而定性研究主要是描述研究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常用非概率的抽样方法,需要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接触,其结果只能代表研究对象的观点,一般不能外推,主要用于提出研究假说。
[单选题]关于粗率和标准化率的意义,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标准化率只是提供相互比较的基础,它不能作为卫生资源分配的依据
[单选题]可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有:( )
以上都是
[单选题]某地甲肝发病率通常在2%,为降低该地甲肝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拟普种甲肝疫苗。该疫苗的效果指数为10,则通过疫苗的接种,可望使该地甲肝发病率下降至( )
0.2%
解析:本题中某地的甲肝发病率通常为2%是对照组发病率,效果指数为10,因为效果指数=对照组的发病率/接种组的发病率。所以接种组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效果指数=2%/10=0.2%。
[多选题]毫针刺法中常用的行针手法有( )
提插法
捻转法
震颤法
刮针法
[单选题]健康教育的实质是( )
实行一种干预措施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7dvz5l.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