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左房室瓣(二尖瓣)前瓣
B
题目:左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分界标志是
解析:左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分界标志是左房室瓣(二尖瓣)前瓣。在左房室瓣(二尖瓣)前瓣左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分开。故本题答案为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人被狂犬咬伤,医生对他进行如下处理:清理伤口、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对该患者应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和狂犬疫苗接种属
人工被动免疫
解析:人工被动免疫为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免疫细胞因子等制剂,直接注入机体,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此种免疫持续时间短。
[单选题]男,72岁。痰中带血4月余。无发热盗汗。吸烟50年,10支/天,1年前胸部X线片检查发现右上肺2cm×2cm结节影。本次入院胸部X线检查示:右上肺4cm×3cm团块影,首先考虑诊断是
肺瘤
解析:应该首先考虑肺癌。
[单选题]男孩,2岁,高热4天,发现面部、躯干红色皮疹,出疹后第3天突发惊厥1次,伴呕吐3次,查体:T38.5℃,嗜睡,全身皮肤可见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心音有力,肺部无啰音,脑膜刺激征(+),最可能的诊断是
麻疹脑炎
解析:麻疹的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骤然升高,可达40~40.5℃,咳嗽加剧,出现烦躁或嗜睡,重者有谵妄、抽搐(疹出热盛),持续3~4天。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初发时皮疹稀疏,疹间皮肤正常,其后部分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暗红色。不伴痒感。颈淋巴结和脾脏轻度大,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胸部X线片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麻疹脑炎: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约为1‰~2‰。常发生于出疹后第二天至第六天。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变化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病死率高,存活者留有运动、智力和精神等神经系统后遗症者可达20%以上。风疹的皮疹呈猩红热样斑疹,但形态多变。持续3~4天后,耳后、两侧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出疹顺序: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疹退时体温恢复正常。
[单选题]男,36岁。反复咳嗽、咳痰4年。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生,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常伴发热。期间3次胸部X线片检查均为右下肺炎,经抗感染治疗可好转。本次上感后再次出现咳嗽,少量脓性痰。查体:右下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胸部CT
解析:根据患者青年男性,反复发作的咳嗽,脓痰,痰中带血,查体:右下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考虑为支扩,首选检查是胸部CT。
[单选题]男,55岁。慢性胃炎病史30年,近期体检发现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检查:角切迹处可见直径0.5cm的粗糙不平黏膜。超声胃镜示病变位于黏膜内。病理诊断重度异型增生,最适宜的治疗是
病灶局部切除术
解析:慢性胃炎的治疗要点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症治疗以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胃黏膜异型增生的治疗除上述积极治疗外,关键在于定期随访,对确诊的重度异型增生可选择预防性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故本题选B。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本病例超声胃镜示病变位于黏膜内。病理诊断重度异型增生,在药物保守方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采用病灶局部切除术治疗,以减少对机体的创伤,又能达到切除增生的目的。故A、C、D、E答案可排除。
[单选题]关于体内酶促反应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没有影响
解析:酶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有双重影响。
[单选题]女,32岁。购物时感头晕,恶心,乏力,随即意识消失,摔倒在地,约1分钟自行苏醒,无大小便失禁,无遗留意识或肢体功能障碍。其意识丧失最可能的病因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解析:患者症状突然发作,又迅速消失,自行缓解,无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为一过性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最可能的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单选题]能较好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是
1秒用力呼气量
解析: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余气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肺活量可反映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第1秒钟内的用力肺活量称为1秒用力呼气量,1秒用力呼气量在临床鉴别限制性肺疾病和阻塞性肺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能较好反映肺通气功能。补吸气量反映吸气的储备量。补呼气量反映呼气的储备量。选E。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7jmel.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