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5~7
B
题目: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推测,一般药物需要经过几个半寿期后才能达到稳态浓度 (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胃酸增高可见于 (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单选题]对怀疑患急性胰腺炎而血清淀粉酶正常的病人,应检测
Cam/Ccr比值
解析:对怀疑患急性胰腺炎而血清淀粉酶正常的病人,检测Cam/Ccr比值也许更有意义。
[单选题]皮肤癣菌侵犯部位仅限于表皮、毛发和指甲,与其有关的特性是
角质溶解酶
解析:皮肤癣菌侵犯部位仅限于表皮、毛发和指甲,是因为其能产生数种角质溶解酶。
[单选题]实验室常用的补体灭活条件是
56℃,30分钟
解析: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加热56℃,30min可使血清中大部分补体组分丧失活性。
[单选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γ-GT,可分离出十二条区带,正常人以Ⅰ带为主,肝癌时为主的γ-GT是 ( )
Ⅱ带
[单选题]对氨基马尿酸(PAH)测定肾血流量优于碘锐特的原因是( )。
PAH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小,所以产生的误差也小
[单选题]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试验是因为( )
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敏感
解析:在一个稳定的、适当的反应体系中,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S形曲线。如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血清量为横坐标,可见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处,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S曲线在30%~70%之间最陡,几乎呈直线,补体量的少许变动也会造成溶血程度的较大变化,即曲线此阶段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实验常用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它比100%溶血更为敏感。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实验,即CH50。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826g0.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