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脉者”,为
正确答案 :B
血之府
解析:血之府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足太阴脾经穴位的是
正确答案 :E
解溪
[单选题]四缝穴的位置在
正确答案 :C
手2~5指掌侧,近端指间关节横纹中点处
解析:考点:常用奇穴的定位
[单选题]乌梅丸证的治法是
正确答案 :B
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解析:乌梅丸证
【原文】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释义】本条论蛔厥的证治。蛔厥证因蛔虫内扰所致,有时作时止的特点,且常有吐出蛔虫的病史,故曰“今病者静,而复时烦”,“其人当吐蛔”。因病人脾虚肠寒,蛔虫不安其位,内扰上窜,产生剧烈疼痛,而使病人烦躁不宁。若蛔虫内伏不扰,则疼痛、烦躁消失,故称“须臾复止”。若病人进食,则可引起蛔虫扰动,不仅疼痛又生而烦躁,且可致胃失和降而发生呕吐,蛔虫有可能随之吐出。蛔厥证的治疗,当用清上温下,安蛔止痛的乌梅丸。
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方中重用乌梅,为安蛔止痛之主药。用苦寒之黄连、黄柏,以清上热;用辛热之细辛、干姜、附子、蜀椒、桂枝,取其气辛以伏蛔,温以祛下寒;用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米饭、蜂蜜和胃缓急。全方酸苦辛甘并投,寒温攻补兼用,为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之要方,亦可治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久利”,实为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之主方。
[单选题]手足三阴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C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解析: 经脉 属、络
手太阴肺经 属肺,络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 属大肠,络肺
足太阴脾经 属脾,络胃 足阳明胃经 属胃,络脾
手厥阴心包经 属心包,络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 属三焦,络心包
足厥阴肝经 属肝,络胆 足少阳胆经 属胆,络肝
手少阴心经 属心,络小肠 手太阳小肠经 属小肠,络心
足少阴肾经 属肾,络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 属膀胱,络肾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精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
正确答案 :B
补之以味
[单选题]足厥阴肝经联络器官( )
正确答案 :E
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实证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E
二便不通
[单选题]支饮的临床主症是
正确答案 :C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解析: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单选题]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是
正确答案 :E
妊子
解析:妊子
[单选题]小青龙加石膏汤中石膏用量为
正确答案 :D
二两
[单选题]“血痹虚劳篇”中“脉大为劳”,其机理是
正确答案 :A
阴虚阳浮
[单选题]任脉起始于
正确答案 :C
胞中
解析:任脉经脉循行:任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毛部,在腹内沿前正中线上行,经关元等穴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联系于目。
[单选题]位于大陵穴直上2寸的穴位是
正确答案 :B
内关
[单选题]任、督脉腧穴主治病证相同的是( )
正确答案 :D
脏腑病
[单选题]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医德经典是
正确答案 :B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
解析:孙思邈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8665ej.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