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
D
题目:患者,女性,33岁。2年来反复腹痛、腹泻,初为糊状便,每日排便2~3次,严重时排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近1月来腹痛明显。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查体:体温38.6℃,腹平软,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和统率作用的是( )
别络
[多选题]下列病理状态不属于"相侮"的是( )
肝火犯肺
肝气犯胃
[多选题]带下过多的辨证在于辨别( )
量
色
质
气味
舌脉
[多选题]大肠癌的化疗适应证有
晚期不能切除或有远处转移
DukesC期结肠癌和DukesB期直肠癌(不易根除者)
解析:1.临床上只有具有高危因素的II期病人或者III期、IV期病人才需要化疗。2.一般来说,A期和B期的病人通过单纯的手术治疗,5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80%~90%,而这时即使追加化疗,也很难使生存率进一步提高,所以这些病人没有必要进行术后化疗。但如果是B期以后,已经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病人,则要追加化疗,这样才能降低术后肿瘤复发和进一步转移。
[多选题]属于但热不寒的有( )
壮热
身热不扬
潮热
骨蒸劳热
五心烦热
[多选题]肝性脑病的诊断依据为( )
严重肝病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
肝性脑病的诱因
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
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
扑翼样震颤和典型脑电图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解析:1. 由于各种原因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或门体分流术后引起,常有肝细胞变性坏死,A正确。2. 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很多,如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使用安眠、镇静、麻醉药,便秘、尿毒症、感染或手术创伤等。B正确。3继智能障碍后即出现比较明显的意识障碍,由嗜睡、昏睡逐渐进入昏迷状态,各种反应、反射均消失。也有由躁狂状态逐渐进入昏迷者。C正确。4.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血氨测定 约75%HE病人血氨浓度呈不同程度增加,在慢性型病人增高者较多,急性型病人增高者较少。但血氨升高,并不一定出现肝性脑病,所以血氨浓度升高,对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D正确。5.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变化对本病诊断与预后均有一定意义。正常脑电图波幅较低,频率较快,波型为α波。随着病情的变化和发展,频率减慢,波幅逐渐增高,波型由α波变为每秒4~7次的θ波则提示为昏迷前期,如变为对称的、高波幅,每秒1.5~3次的δ波则为昏迷期表现。扑翼样震颤:是肝性脑病最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具有早期诊断意义。E正确。
[多选题]在鉴别胃溃疡和胃癌中,下列哪些有利于后者的诊断
胃镜下见溃疡形态不规则,底凹凸不平,苔污秽,边缘结节状隆起
上腹痛失去节律性,药物治疗无效
MAO为0,粪便隐血试验呈持续阳性
解析:1.临床表现:胃癌的疼痛多无规律性,腹痛可急可缓,开始仅为上腹饱胀不适,餐后更甚,继之有隐痛不适,偶呈节律性溃疡样疼痛,但这种疼痛不能被进食或服用制酸剂缓解。常同时伴有纳差,厌食,体重减轻,制酸药及抗溃疡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而胃溃疡的疼痛呈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发作与自发缓解相交替,上腹痛呈节律性,进食后或服用抗酸药后能缓解,抗酸药或抗溃疡治疗效果较好。2.大便隐血:胃癌患者大便隐血试验常呈持续阳性。虽经内科一般治疗,隐血不易消失;而胃溃疡患者大便隐血试验在活动期呈阳性,经治疗后可转阴性。3.胃液分析:胃癌患者胃液分析呈低酸或无酸,而胃溃疡患者胃液分析呈正常或偏低。故ABD正确。
[单选题]寒邪伤人,出现脘腹冷痛、呕吐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8den3n.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