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抗Sm抗体

D

题目: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具有该病标志性意义的抗体是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存在,抗Sm抗体的阳性率为30%,在其他疾病几乎不存在,因此称为该病的标志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可存在于多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只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阳性率和滴度较其他病为高。抗RNP抗体是弥漫结缔组织病的重要抗体,无诊断特异性。抗Scl-70是系统性硬化病的标志抗体。抗Jo-l则是皮肌炎/多发肌炎的特异性抗体。部分考生选择B,是将抗双链DNA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与标志抗体的概念混淆所致。其他选择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不了解的随意选择。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最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胃炎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 血壁细胞抗体检测

  • 解析: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细胞的胃体粘膜萎缩为主,患者血液中存在自身抗体如壁细胞抗体(PCA)伴恶性贫血者还可以查到内因抗体。

  • [单选题]女,44岁。进行性气促加重1年,气促为持续性。既往有结核病史。查体:血压100/80mmHg,颈静脉怒张,心界不大,心率100次/分,心律齐,心音低钝,可闻及心包叩击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双肺呼吸音清,肝肋下4cm,移动性浊音阳性。心电图提示:肢导低电压,无ST段改变。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缩窄性心包炎

  • 解析:该患者心界不大,可闻及心包叩击音,有体循环淤血的体征(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结合该患者有结核病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患者通常肝脏缩小,且不引起心包叩击音,因此A为错误选项。患者为中年女性,气促为持续性,且心电图无ST段改变,因此选项C的可能性不大。限制型心肌病不引起心包叩击音,因此选项E为错误选项。

  • [单选题]在下列医学伦理学任务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 在医患关系中,只是竭力维护患者的权益

  • 解析:医学伦理学的任务是:反映社会对医学的需求、为医学的发展导向、为符合道德的医学行为辩护,故选E。

  • [单选题]下列关于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早期病理生理改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

  • 解析:二尖瓣关闭不全早期病理生理改变是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容量负荷即前负荷是指心肌收缩之前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与静脉回心血量有关。压力负荷即后负荷是指心肌收缩之后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当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心室收缩期有部分血液通过关闭不全的二尖瓣瓣口反流回左心房,与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液汇总,在舒张期充盈左心室,使左心室容量负荷骤增。二尖瓣关闭不全发展: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左心房↑→肺动脉↑→右心室↑。

  • [单选题]男,30岁。发作性头晕、头痛,伴面色苍白、心悸、冷汗9个月,每次持续20分钟左右,发作时BP(180~220)/(110~140)mmHg,平素血压正常。查体:BP120/80mmHg,体型偏瘦,心率90次/分,律齐,四肢末梢凉。对明确诊断最有帮助的是在发作时检测
  • 血儿茶酚胺

  • 解析:患者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平素血压正常,发作时伴头晕、头痛,面色苍白、心悸、冷汗,每次持续20分钟,最可能的诊断为嗜铬细胞瘤,24小时尿儿茶酚胺、儿茶酚胺的中间代谢产物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及最终代谢产物香草扁桃酸升高,有诊断意义。

  • [单选题]婴儿每日对水的需要量是
  • 150ml/kg

  •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正常小儿水需求的掌握。婴儿期新陈代谢旺盛,水的需要量相对较多,如不能满足很易发生脱水。

  • [单选题]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我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是
  • 四类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病原微生物分类的识记程度。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 [单选题]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常见的共同病理改变是
  • 血管病变:管壁炎症为主

  • 解析:血管病变是风湿病的常见的共同病理改变,以血管壁的炎症为主,造成血管壁的增厚、管腔狭窄,使局部组织器官缺血。

  • [单选题]炎症时血小板激活因子的作用不包括
  • 促进白细胞吞噬

  • 解析:血小板激活因子的作用:参与多种炎症过程。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着,影响趋化作用,促进白细胞脱颗粒。刺激白细胞合成前列环素和白三烯。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8jl9l4.html
  • 相关资料
    相关科目: 妇产科(正高) 内分泌学(副高) 肾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7) 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3) 病理学技术(士)(代码:106)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临床医师定期考核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中医助理医师 妇产科主治
    推荐阅读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