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有关非泌尿系统创伤后泌尿系统变化描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解析:急性创伤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增加,肾血管收缩,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综合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增加,一方面有利于水钠排出减少,有利于维持血容量,但同时伴随肾缺血,致肾功能损害,故C错误。
[单选题]新生儿窒息复苏时静脉给予肾上腺素的剂量为
正确答案 :C
1:10000肾上腺素0.1ml/kg
解析:新生儿窒息复苏时静脉给予肾上腺素的剂量为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因此,答案为C。
[单选题]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是哪个部位的压力
正确答案 :A
胸腔内大静脉血管
解析:中心静脉压是通过中心静脉置管测得的胸腔内大血管的压力。
[单选题]患者,男,20岁。郊游时,右足疼痛,30min后无力行走,体检示:牙关紧闭,足背可见双点状,牙痕,伴红肿。BP90/60mmHg,最好的解毒方法是( )
正确答案 :A
抗蛇毒血清
[单选题]参与体温调节的微循环结构是
正确答案 :D
动-静脉短路
[单选题]对于重症胰腺炎诊断分级描述何项正确
正确答案 :A
Ranson评分≥3分,APACHEⅡ评分≥8分,BalthazarCT分级Ⅱ级以上
解析:重症医学有多种评分系统对于疾病严重程度判断有重要意义,符合:Ranson评分≥3分,APACHEⅡ评分≥8分,BalthazarCT分级Ⅱ级以上,临床可考虑为重症胰腺炎,故答案为A。
[单选题]国内咯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正确答案 :B
肺结核
解析:我国咯血最常见的病因是肺结核。
[单选题]心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
正确答案 :C
心室颤动
解析:各器官系统的病变严重时均可能发生心搏骤停。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前者占绝大多数;心源性主要为:冠状动脉痉挛、严重心肌病变、心肌电活动紊乱、大血管病变、瓣膜性心脏病、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心血管突发事件、其他突发心血事件(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桥、心脏肿瘤及其他不明原因)。其引发类型根据心电图改变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心室颤动(最常见约占80%)、心室停搏、心电机械分离。
[单选题]下列何种描述小儿癫癎持续状态最为恰当
正确答案 :C
癫癎发作持续30分钟
解析:按癫癎持续状态的定义,小儿癫癎持续状态是指一次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发作而间歇期意识无好转超过30分钟者。故答案为C。
[单选题]起搏器治疗的术后并发症不包括
正确答案 :E
锁骨下动静脉瘘
解析:锁骨下动静脉瘘为起搏器治疗的术中并发症。余选项均为术后并发症。
[单选题]食物或液体进入声带水平以下的气道同时出现咳嗽或其他外部表现是
正确答案 :A
显性误吸
解析:食物或液体进入声带水平以下的气道同时出现咳嗽或其他外部表现是显性误吸。
[单选题]细菌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正确答案 :A
细菌毒力
解析:1.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4.能引起疾病的性质,称为致病性或病原性。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其毒力强弱、进入机体的数量,以及是否是侵入机体的适当门户和部位有密切的关系。细菌的毒力是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是致病性强弱的概念。毒力的物质基础有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是指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机制,进入机体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的毒素是病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指细菌在黏附、定居及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释放的多种对宿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有损害作用的毒性物质。毒素的种类依据毒素产生的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分有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在0.3%~0.4%甲醛液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可使其脱毒,而仍保留外毒素的免疫原性,称类毒素。类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的抗毒素,起到对机体有益的作用。
[单选题]下列有关创伤后激素和细胞因子对代谢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C
儿茶酚胺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抑制脂肪动员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
解析:创伤后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为最基本的应激素,儿茶酚胺可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促进脂肪动员,使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减少,故答案C错误,而余选项描述均正确。
[单选题]生命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正确答案 :D
生命道德理论
[单选题]关于误吸的概念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
指食物、水分、唾液经声带裂隙进入气管
解析:误吸指食物、水分、唾液经声带裂隙进入气管。
[单选题]热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正确答案 :C
脑供血不足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8l3gon.html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