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与气虚兼并的虚证,少见的是
  • 正确答案 :A
  • 气虚髓亏

  • 解析:同时气虚可与血虚、阴虚、阳虚、津亏等兼并为病,形成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阳气亏虚证、津气亏虚证等。

  • [单选题]与津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 正确答案 :D
  • 胃、脾、小肠、大肠


  • [单选题]《刘涓子鬼遗方》成书于(  )。
  • 正确答案 :E
  • 南北朝

  • 解析:南北朝时有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成书于499年),载有痈疽的鉴别诊断、内外处方140个。

  • [多选题]关于伤寒,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正确答案 :ABDE
  • 常无明显畏寒寒战

    体温呈阶梯状上升

    相对缓脉

    神经精神症状


  • [单选题]足太阴经的终点与下列何经的起点相接
  • 正确答案 :E
  • 手少阴经


  • [单选题]可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的疾病是
  • 正确答案 :B
  • 急性左心衰竭


  • [单选题]治疗阴寒痼结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用
  • 正确答案 :D
  • 乌头赤石脂丸

  • 解析:"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是心窝部疼痛牵引到背,背部疼痛又牵引到心窝,形成心背互相牵引的疼痛症状,此为阴寒痼结的心痛。乌头赤石脂丸温阳散寒,峻逐阴邪。方中乌、附、椒、姜一派大辛大热之品,协同配伍,逐寒止痛之力极强;并用赤石脂温涩调中,收敛阳气。如此,则阴邪可散,攻冲可平,心痛可止。

  • [单选题]医患关系的两个水平指
  • 正确答案 :A
  • 技术关系和非技术关系

  • 解析:(1)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医患间的交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言语形式的交往,即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另一种是非语言形式的交往,包括动作和躯体的两个方面,即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与手势等,它们与身体运动和非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关。建立有益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医患之间的正常交往,医务人员不仅应当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和言语活动,及时向患者传递有益于患者康复的信息,注意听患者的言语表述,而且应当注意自己的仪表、动作、手势与表情,并注意仔细地观察患者的这些非言语形式的表现,为诊治疾病寻找依据。(2)医患交往的两个水平:医患交往和相互作用,可以在技术水平和非技术水平两个水平上发生。在技术水平上,医务人员凭借自己的技术性的医学知识,为患者做出诊断。医患关系的性质:①从法律上说,医患关系是一种具有医疗契约性关系:医疗契约又称医疗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协议。这种协议的达成包括要约与承诺双方,即患者到医疗机构挂号就医是求诊的要约,而医疗机构收取挂号费且交付挂号单是对患者的承诺,从而医患双方的医疗契约便确立起来。不过,这种契约关系与一般的契约关系是不同的,如这种契约没有订立一般契约的那种程序和条款等。因此,医患关系是具有契约性的,但并不是一种完全的契约关系,仅作为一种类比或隐喻;②从伦理上说,医患关系是一种信托关系:医患信托关系是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受患者的信任和委托,保障患者在诊治、护理过程中的健康利益不受损害并有所促进的一种关系。

  • [单选题]因情志过极所致之"气闭",最突出的表现是
  • 正确答案 :B
  • 神昏肢厥

  • 解析:极度精神刺激,神机闭塞,则见突发昏厥。

  • [单选题]我国最早对肛肠疾病进行较详细描述的医书是:
  • 正确答案 :B
  • 《五十二病方》


  • [单选题]以下各句中不表示约数的词是( )
  • 正确答案 :E
  • "此病后三期当发"中的"期"


  • [单选题]在循行过程中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 正确答案 :B
  • 足太阴经


  • [单选题]下列传染过程哪种感染类型增多,会造成该疾病的传播流行( )
  • 正确答案 :D
  • 病原携带状态


  • [单选题]以下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是( )
  • 正确答案 :B
  • 庸夫锦衣,不称其服也


  • [单选题]表现为与语言、声音、呼吸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宗气


  • [单选题]最早的兔唇修补术见于:
  • 正确答案 :C
  • 《晋书》


  •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8l717n.html
  • 相关资料
    推荐科目: 急诊医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正高) 急救护理(副高)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69) 辽宁省主管药师 放射医学技术(士)(代码:104)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住院医师规培(医学影像) 主任/副主任护师 临床营养(中级)
    @2019-2027 志学网 www.233go.com 蜀ICP备202202679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