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β受体阻断剂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分布,增加缺血区的氧量 β受体阻断剂可降低心肌氧耗 β受体阻断剂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活性,减少血管收缩因素
CDE
题目:
患者,男,69岁。因“间断性心前区疼痛13年,加重半年”来诊。卧床休息时心前区疼痛时常发作,下床活动后发作频繁。既往强直性脊柱炎42年,高血压35年,糖尿病22年。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强直性脊柱炎,心功能Ⅳ级。目前口服氢氯噻嗪、格列本脲和阿司匹林。查体:体重86kg;意识清醒,合作,HR76次1分,律齐。BP186/98mmHg;R19次/分,双肺呼吸音清。头颈部不能活动,颈前曲20°左右,平卧需枕2个枕头。四肢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肝颈静脉回流征(-)。ECG: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ST段下移;胸部X线片:肺纹理增多;彩色超声心动图:左房室瓣和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尖部钙化,EF55%;心导管造影:左旋支狭窄84%,对角支狭窄91%。血糖14mmol/L,其他常规和生化检查基本正常。拟行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延伸阅读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清醒期体温过低,可引起 ( )
心肌抑制
心动过缓
室性早搏
外周阻力升高
拟交感胺失活
[多选题]正常的止血机制必须依赖
血管收缩
血小板反应
凝血系统
抗凝血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解析:1.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内源性)。2.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并非全部存在于血液中,还有外来的凝血因子参与止血。3.从因子X被激活至纤维蛋白形成,是内源、外源凝血的共同凝血途径。主要包括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形成两个阶段。4.血管收缩,血管壁受损时,立即发生局部小动脉和细小动脉收缩,管腔变狭,使经过损伤部位的血流减慢。5.血小板是唯一由骨髓巨核细胞所产生的凝血因子,直径1~3μm,在血液中寿命10天。血小板必须有足够的数量(10~40×10/L,即100000~400000/mm),而且必须功能正常,才能在止血过程中发挥作用。6.凝血因子所参与的血液凝固过程可划分成三个阶段:①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②凝血酶分解纤维蛋白原产生纤维蛋白凝血块。③纤维蛋白溶解系被激活,纤维蛋白凝血块发生溶解。
[单选题]异相睡眠的生物学意义是 ( )
促进记忆和幼儿神经系统成熟
[单选题]经血管外与静脉给药时的血药浓度比值称为( )。
绝对生物利用度
[多选题]促使血-脑脊液屏障开放的因素有 ( )
颅脑病变
药物(包括麻醉药)影响
平均动脉压极度或急剧升高
[多选题]脊柱四肢手术时
颈椎和肩部手术多取头高位
髋关节手术多取侧卧位
粗隆间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多取仰卧位
下肢手术仰卧位,全麻时喉罩通气好
[多选题]ST段抬高见于 ( )
健康的青年人
高血钾病人
慢性室壁瘤病人
左心室肥大
变异性心绞痛
本文链接:https://www.233go.com/key/8vz51.html
相关资料